江苏卫视春晚总导演:压轴年饭质量是标杆

  來源 東方網        發表時間:02/10/2018     瀏覽 70 次

 

    与此前几年的春晚相比,2018年的江苏卫视春晚有理由让观众格外期待——因为它尝试了几大前所未有:操办大型场馆直播演出的跨年团队,第一次投身棚内录制的联欢晚会,两者的内容跳跃之大让身经百战的幕后大脑们也发过懵;打破常规春晚形式,把观众放在舞美呈现之中,成为舞台的一部分;破题以往“重聚”思路,用“春节的声音”回归曾经的“古早味”……

    在江苏卫视狗年春晚的操盘手、晚会总导演王希看来,作为一种仪式文化,春晚在形式上其实很难有太多创新,因此更应从内容上下工夫——以高品质内容为底色,时代感精神为方向,年轻态气质为趋势,选择大年初二压轴揭面的这场定制合家欢,首要保证是将质量做成标杆。

    跨年、春晚最强幕后大脑联手

    把潮流范、年轻态融入中国式团圆合家欢

    从2012年起,每年辞旧迎新之时,江苏卫视春晚都如约而至,今年是第七个年头。站在“七年之痒”的关口,平台释出了重视十足的制作用心:跨年演唱会黄金班底马不停蹄转场,与烹饪“荔枝团圆饭”多年的春晚金牌团队一起,联手打造2018江苏卫视春晚。

    有2018荔枝跨年顶秀的品质示范在前,加上平台两股最强幕后大脑的携手,观众有理由对今年这场春晚盛宴抱有更高的期待。虽然是连续作战,但在执行总导演姜方明看来,最大的困难并非来源于身体的高度透支,而是游走在两种性质和风格截然不同的电视文艺之间,即便是百炼成钢的默契团队,在最初也有“不消化”的时候。“思路和想法转不过来,节奏上转起来其实蛮难的。”姜方明介绍称,跨年的筹备期为6个月,冲刺阶段是3个月,春晚的准备周期稍短,也有三四个月,两个项目有时间上的重合,跨年结束就陡然转换到春晚频道,确实有过一阵子发懵。

    “第一次操刀春晚比我想象的难度要大。”身为两个项目的总导演,王希直言工作量比预想中要大得多,而基于两者的内容差异,春晚显然无法照搬跨年的成功模式。他表示,首先整体基调来说,春晚更民族化,情绪上需要注入更多喜庆的元素,节目选择也要更考虑观众的普及度,“跨年聚焦年轻、时尚、潮流,春晚是温暖团圆以及对年度的盘点。”既然集合了平台两大优质幕后力量,今年春晚必然要与往年有所区分,王希透露“混编团队”的优势就在这里,取两支团队的拿手好戏相互融合,实现绩效最大化,“这样的安排既配置出了历年最强的制作团队,也把跨年的潮流感、年轻态融合到春晚里面来”。

    今天的春晚是一个超文本做好“时代感”是拉拢观众的情感通道

    从央视率先发起到卫视下场争雄,今天的春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档电视文艺节目,而是一个超文本。许多观众在感叹明星搭配惊艳或对某段表演惊叹不已时,会马上到互联网上寻找共鸣。由一台联欢性质的晚会发展到深入全民认知的文化符号,春晚在内容上越来越需要与时代接轨。

    譬如被几代观众奉为经典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将社会热点、时代焦点与百姓生活揉杂到一起,并毫无违和,于捧腹大笑中,观众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边人,也感受到真实生活的冷暖。

    “2018年是很不平常的一年,既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一直以来,我们在创作春晚的过程中,都将反映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 立足“时代感”的内涵方向,江苏卫视狗年春晚将讴歌“时代强音”作为重要内容准绳,但在总导演王希看来,“做”只是第一步,“做好”才能真正传播时代精神这一主旋律。导演组的解决办法,是既在常规内容里做深,再另起特别策划把主题吃透。

    常说“得语言者得天下”,语言节目自然被视作点题入门。王希透露,题材上弘扬正能量,阵容上邀请到张凯丽、韩童生、魏积安、邵峰、苗阜、王声这些熟悉的“春节面孔”,先让观众感到亲切,才有把作品里的文化内涵成功输出的可能。“大情怀,小切口,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圈定了语言类节目的定制基调。”虽然现阶段不方便透露具体内容,但王希指出今年的语言类节目全部由导演组内部自己命题,“从品质和格调两方面入手,我们首先确定题材,然后组织编剧创作,再来是演员和导演付诸具体演绎,既确保可看性,又要保证节目厚度。”

    与此同时,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联系元旦新年被“18岁少男少女”刷屏的动态,特别策划“那一年,我们十八岁”单元,“我们设计了四个时间点,从1978年到2008年,每间隔十年选择一个代表性人物,看看他们的18岁是什么样子。”王希说。

    春晚归根到底是道家常菜

    有新意固然好,但首要保障是内容层面的高品质

    在媒体和网民的评价中,缺乏创意一直是“春晚仪式”的一个批判焦点,中国电视一直存在的创意焦虑在“春晚”载体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这层焦虑有其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有卫视竞争带来的压力,以及来自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关注。

    王希认为有焦虑不是坏事,葆有创新力应该是电视对自我的起码要求,但他也同时强调,创新不应是春晚唯一的聚焦,毕竟春晚的性质是一种仪式文化,既然是仪式,不可能在形式上有太多的创新,更关键的还是要在内容上下工夫。春晚归根到底是一道面向全民的家常菜,家常菜有新意当然最好,但首要保障应是内容层面的高品质。

    这一点上,江苏卫视狗年春晚导演组用心斐然。今年在设计音乐、魔杂类节目时,更全面的从观众认同、民族文化、社会整合等几大层面来进行综合打磨。为了把春晚更多地推向年轻人,歌唱类节目中,突破性地将汪苏泷、Mike、Samuel三枚不同国籍的花美男打包,并选择了《爱》《对你爱不完》《宠爱》三首不同时代的流行金曲,进行全新改编,“这种类型的混搭是没有尝试过的,三个人的选歌都极具传唱度和时代感,新瓶装旧酒,我们觉得会起到一个好的效果”。

    春晚需要观众的强烈认同,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认同最好的方式之一。从平台综艺IP中精选出有代表性和符号性的素人儿童,透过他们展示京剧、民歌、剪纸、书法等传统文化,对于合家观看的观众而言,容易激起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

    除了提供娱乐和狂欢,导演组也期待这样一台节庆晚会能撒播更多温情,当来到一年总结盘点的时刻,始终坚守在幕后的一些人不应该被遗忘,“观众会在舞美中出现,天宫二号的设计师,排球女将惠若琪,北斗导航系统的设计师,大家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成就的具象所指,所以我们希望能借助这种形式,把他们植入到这场盛大仪式当中”。

    在分众化消费与传播成为大势的当下,“老少咸宜”的追求多少有些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总导演王希在采访中也提到,即使是一家人坐下来吃年夜饭,“也不可能每一道菜都是你喜欢的”,或许正因如此,江苏卫视狗年春晚采取了内容至上的策略。靠节目质量吸附现有受众,努力提高美誉度才是春晚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