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宁7月30日讯(见习记者吴海泉 通讯员刘雯)轰鸣的火车挟着一股劲风划破云霄,从首都始发站一路向南驶去。7月下旬,刚从首都师范大学放暑假的在读博士生陈潇就马不停蹄踏上了赶往南方的路途,前去广州感谢恩师。紧接着,陈潇的妻子陈碧娟也一同赶往广州与陈潇会合。
“想改变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陈潇和陈碧娟出生在湖北天门市的一个村子里,两家离得不远,但从幼儿园到小学,因为调皮的缘故,陈潇经常被身为班干部的陈碧娟管着,彼此都看不顺眼。
直到高三,两人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放假回家碰到一块才相互交流下,“那时候都觉得小时候大家的脾气不好,上了高中后感觉好像其实还不错。”陈碧娟笑着回忆。
两人关系的微妙变化,发生在大学里的一通通电话下。在这期间,陈碧娟逐渐被陈潇的思想所折服。
大学四年,陈潇几乎翻遍了图书馆所有文史哲类的书,孜孜不倦,乐在其中。“我觉得我的思想跟以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看问题没那么简单了,视野也更加开阔,会用更多新角度去看其他事物。”陈潇说。
2008年,陈碧娟毕业于湖北某大专院校,第二年,陈潇在广东某本科大学毕业。两人就“自然而然”地在了一起,没有表白,没有浪漫的约会,一切都像一张白纸那样:干净、纯粹。
在家里人的安排下,2012年国庆节期间,陈潇和陈碧娟在湖北老家举行了一场颇为热闹的婚礼。
而在甜蜜的婚礼之外,生活的“危机”使他们不能再停留在那时的生活。
陈潇和陈碧娟毕业后,两人在深圳分别从事着杂志编辑与广告公司文案策划的工作,每天穿行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朝九晚五,平淡如水。
平凡的生活下两人对于人生轨迹的不甘慢慢地释放出来,埋藏心底多年的种子也开始萌发,他们做了一个决定:考研!
毕业几年后重拾书本、重返校园的陈潇夫妻也曾让人不解、质疑。
“就是想改变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想圆自己多年读研读博的梦想,想改变农村父母辛劳一生的命运。”陈潇夫妻如此解释。
一个家走出来三个研究生
2013年,并肩齐心的陈潇夫妻一同跨进了考研的河流。
勇气是有了,可面临的现实问题依然存在。
考研对于陈碧娟来说,基础太弱、学校知识架构所剩无几、英语水平不理想成为她的薄板,而难度更大的则是跨专业复习。
为此,两人经常去深圳大学旁听专业课,陈潇也不断地对陈碧娟进行专业课的指导,其余时间就一起攻坚克难。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专科毕业的陈碧娟,当时面临着几乎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专科背景下研究生的情况。一番打击后,经过多方辗转和查找打听,他们终于找到了愿意接收的学校。
裹着寒气,2013年12月他们一同步入考场。第二年陈潇顺利考取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而那一次,陈碧娟落榜了:英语没有过线。
陈碧娟决定再“战”一年!
可此时,一个“突发状况”出现了:陈碧娟怀孕了。
在得到丈夫以及家人的支持后,陈碧娟决定继续复习考研。她一边复习备考,一边忍受着孕期的不适反应。
因为看书做题都需要长时间坐着,那时陈碧娟腰痛得厉害,只能一边用毛巾热敷一边复习。到了怀孕的后期,陈碧娟的四肢慢慢浮肿起来。
而让陈碧娟印象更加深刻的,是在求学路上无法预知到的情况。
一次陈碧娟参加一所学校的研究生考试时,从校门口到考场走了四十多分钟,考试结束后,陈碧娟在回去的车上呕吐个不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春,陈碧娟通过了广西师范学院的初试,3月底,陈碧娟从湖北赶往广西,走上复试的考场。
三月份的南国城市,稀稀拉拉地下了几场雨,湿气砭人肌肤。已有七八个月身孕的陈碧娟来参加研究生面试,连面试老师都为她捏了一把汗。
寒冬过后,便是春天。几天后,陈碧娟顺利考上广西师范学院的研究生,成为了陈潇的学妹。
不仅如此,陈潇妹妹也在哥哥的辅导和鼓励下,考上了湖北大学研究生。
一个家走出来三个研究生,一度成为当地的佳话。
“你出生的小城里,走路不用跑,说话不用急”
2015年4月25日,随着“哇”的一声,孩子呱呱坠地。
从孩子出生到蹒跚学步再到少年初成长,陈潇夫妻总是希望能像化作呵护花芽的春泥一样,陪在孩子的身边。
可残酷的现实一下子打醒了他们!
“你明天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过什么样的生活,也就决定着你会给他一个怎样的环境。”
紧紧握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陈碧娟任凭泪水打转,与孩子挥手一别,踏上了研究生的征程。
四个月大的孩子,还没到断奶期就离开父母,这对于陈潇夫妻来说实在是难掩不舍。也因此,陈潇夫妻只有通过闲暇时间打电话、通视频、寒暑假回去陪孩子的方式来抚平心里的思愁,他们觉得这样做对孩子多少有点弥补。
让两人感到欣慰的是,他们两家离得很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来带他,并没有让孩子缺失亲人的爱。
老家的小城,没有太多的高台楼宇,没有过分的喧闹,走路不用跑,说话不用急,孩子就这样安安静静的成长。
“所谓的人生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
和陈潇一样,陈碧娟开始研究生生涯时,目标就明确了下来——考博。
陈碧娟刚到学校不足一年,陈潇就“不在”学校了。研二时的陈潇,为了冲击难度更大的博士生考试,就开始了去中山大学旁听的“单人旅途”。
因为学校每周三上午都有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需要修研的缘故,那时候陈潇每周都要回学校一趟,他几乎是周二凌晨回来,第二天下午就匆忙赶往中山大学去。两地距离,足足用了七个多小时车程。
这样的旧时光,陈潇持续了半年。可在他看来,知识本身就是没有距离的。
2017年,陈潇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
陈潇在前方探路,陈碧娟紧随其后。
陈碧娟除了学习专业课程,研二时,每周都会到广西大学旁听。到了研三,陈碧娟在中山大学附近租到一个简易的房间来旁听专业课,一听又是半年。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陈碧娟制定了“题海战术”,她做遍了6所学校的近年真题,一句阅读理解都标满了单词释义笔记以及一遍遍背单词。日复一日,“题海战术”终见成效。
今年3月,陈碧娟开始奔赴博士研究生考试,70多天里报考6个学校,陈潇带着她天南海北地跑,几乎一个星期一个学校,往往这周在北京,下周就到了厦门。
那时陈潇几乎成了陈碧娟的左膀右臂——解决食宿问题,规划出行路线,提前做考场踩点……每次临近考试,陈潇都会拿着她的复习材料帮忙看一下,把重要考点和陈碧娟梳理一遍。“他那段时间成了一个很好的服务生”,陈碧娟的话语中透着满满的幸福。
考博之路还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支撑。陈碧娟清楚地记得,在考安徽大学的前一天晚上,首都师范大学的成绩出来了:落榜。考虑到第二天的考试,陈碧娟及时把心态调整好。
6月,陈碧娟收到了厦门华侨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1800多个日夜的坚守,他们实现了最美的逆风翻盘;饱经风霜历经岁月洗礼,他们依旧情比金坚。如今,陈潇夫妻感受着考博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携着对未来美好的期望,践行着“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的励志人生。
陈潇和陈碧娟夫妻俩。受访人供图 广西新闻网南宁7月30日讯(见习记者吴海泉 通讯员刘雯)轰鸣的火车挟着一股劲风划破云霄,从首都始发站一路向南驶去。7月下旬,刚从首都师范大学放暑假的在读博士生陈潇就马不停蹄踏上了赶往南方的路途,前去广州感谢恩师。紧接着,陈潇的妻子陈碧娟也一同赶往广州与陈潇会合。
“想改变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陈潇和陈碧娟出生在湖北天门市的一个村子里,两家离得不远,但从幼儿园到小学,因为调皮的缘故,陈潇经常被身为班干部的陈碧娟管着,彼此都看不顺眼。
直到高三,两人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放假回家碰到一块才相互交流下,“那时候都觉得小时候大家的脾气不好,上了高中后感觉好像其实还不错。”陈碧娟笑着回忆。
两人关系的微妙变化,发生在大学里的一通通电话下。在这期间,陈碧娟逐渐被陈潇的思想所折服。
大学四年,陈潇几乎翻遍了图书馆所有文史哲类的书,孜孜不倦,乐在其中。“我觉得我的思想跟以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看问题没那么简单了,视野也更加开阔,会用更多新角度去看其他事物。”陈潇说。
2008年,陈碧娟毕业于湖北某大专院校,第二年,陈潇在广东某本科大学毕业。两人就“自然而然”地在了一起,没有表白,没有浪漫的约会,一切都像一张白纸那样:干净、纯粹。
在家里人的安排下,2012年国庆节期间,陈潇和陈碧娟在湖北老家举行了一场颇为热闹的婚礼。
而在甜蜜的婚礼之外,生活的“危机”使他们不能再停留在那时的生活。
陈潇和陈碧娟毕业后,两人在深圳分别从事着杂志编辑与广告公司文案策划的工作,每天穿行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朝九晚五,平淡如水。
平凡的生活下两人对于人生轨迹的不甘慢慢地释放出来,埋藏心底多年的种子也开始萌发,他们做了一个决定:考研!
毕业几年后重拾书本、重返校园的陈潇夫妻也曾让人不解、质疑。
“就是想改变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想圆自己多年读研读博的梦想,想改变农村父母辛劳一生的命运。”陈潇夫妻如此解释。
一个家走出来三个研究生
2013年,并肩齐心的陈潇夫妻一同跨进了考研的河流。
勇气是有了,可面临的现实问题依然存在。
考研对于陈碧娟来说,基础太弱、学校知识架构所剩无几、英语水平不理想成为她的薄板,而难度更大的则是跨专业复习。
为此,两人经常去深圳大学旁听专业课,陈潇也不断地对陈碧娟进行专业课的指导,其余时间就一起攻坚克难。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专科毕业的陈碧娟,当时面临着几乎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专科背景下研究生的情况。一番打击后,经过多方辗转和查找打听,他们终于找到了愿意接收的学校。
裹着寒气,2013年12月他们一同步入考场。第二年陈潇顺利考取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而那一次,陈碧娟落榜了:英语没有过线。
陈碧娟决定再“战”一年!
可此时,一个“突发状况”出现了:陈碧娟怀孕了。
在得到丈夫以及家人的支持后,陈碧娟决定继续复习考研。她一边复习备考,一边忍受着孕期的不适反应。
因为看书做题都需要长时间坐着,那时陈碧娟腰痛得厉害,只能一边用毛巾热敷一边复习。到了怀孕的后期,陈碧娟的四肢慢慢浮肿起来。
而让陈碧娟印象更加深刻的,是在求学路上无法预知到的情况。
一次陈碧娟参加一所学校的研究生考试时,从校门口到考场走了四十多分钟,考试结束后,陈碧娟在回去的车上呕吐个不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春,陈碧娟通过了广西师范学院的初试,3月底,陈碧娟从湖北赶往广西,走上复试的考场。
三月份的南国城市,稀稀拉拉地下了几场雨,湿气砭人肌肤。已有七八个月身孕的陈碧娟来参加研究生面试,连面试老师都为她捏了一把汗。
寒冬过后,便是春天。几天后,陈碧娟顺利考上广西师范学院的研究生,成为了陈潇的学妹。
不仅如此,陈潇妹妹也在哥哥的辅导和鼓励下,考上了湖北大学研究生。
一个家走出来三个研究生,一度成为当地的佳话。
“你出生的小城里,走路不用跑,说话不用急”
2015年4月25日,随着“哇”的一声,孩子呱呱坠地。
从孩子出生到蹒跚学步再到少年初成长,陈潇夫妻总是希望能像化作呵护花芽的春泥一样,陪在孩子的身边。
可残酷的现实一下子打醒了他们!
“你明天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过什么样的生活,也就决定着你会给他一个怎样的环境。”
紧紧握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陈碧娟任凭泪水打转,与孩子挥手一别,踏上了研究生的征程。
四个月大的孩子,还没到断奶期就离开父母,这对于陈潇夫妻来说实在是难掩不舍。也因此,陈潇夫妻只有通过闲暇时间打电话、通视频、寒暑假回去陪孩子的方式来抚平心里的思愁,他们觉得这样做对孩子多少有点弥补。
让两人感到欣慰的是,他们两家离得很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来带他,并没有让孩子缺失亲人的爱。
老家的小城,没有太多的高台楼宇,没有过分的喧闹,走路不用跑,说话不用急,孩子就这样安安静静的成长。
“所谓的人生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
和陈潇一样,陈碧娟开始研究生生涯时,目标就明确了下来——考博。
陈碧娟刚到学校不足一年,陈潇就“不在”学校了。研二时的陈潇,为了冲击难度更大的博士生考试,就开始了去中山大学旁听的“单人旅途”。
因为学校每周三上午都有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需要修研的缘故,那时候陈潇每周都要回学校一趟,他几乎是周二凌晨回来,第二天下午就匆忙赶往中山大学去。两地距离,足足用了七个多小时车程。
这样的旧时光,陈潇持续了半年。可在他看来,知识本身就是没有距离的。
2017年,陈潇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
陈潇在前方探路,陈碧娟紧随其后。
陈碧娟除了学习专业课程,研二时,每周都会到广西大学旁听。到了研三,陈碧娟在中山大学附近租到一个简易的房间来旁听专业课,一听又是半年。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陈碧娟制定了“题海战术”,她做遍了6所学校的近年真题,一句阅读理解都标满了单词释义笔记以及一遍遍背单词。日复一日,“题海战术”终见成效。
今年3月,陈碧娟开始奔赴博士研究生考试,70多天里报考6个学校,陈潇带着她天南海北地跑,几乎一个星期一个学校,往往这周在北京,下周就到了厦门。
那时陈潇几乎成了陈碧娟的左膀右臂——解决食宿问题,规划出行路线,提前做考场踩点……每次临近考试,陈潇都会拿着她的复习材料帮忙看一下,把重要考点和陈碧娟梳理一遍。“他那段时间成了一个很好的服务生”,陈碧娟的话语中透着满满的幸福。
考博之路还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支撑。陈碧娟清楚地记得,在考安徽大学的前一天晚上,首都师范大学的成绩出来了:落榜。考虑到第二天的考试,陈碧娟及时把心态调整好。
6月,陈碧娟收到了厦门华侨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1800多个日夜的坚守,他们实现了最美的逆风翻盘;饱经风霜历经岁月洗礼,他们依旧情比金坚。如今,陈潇夫妻感受着考博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携着对未来美好的期望,践行着“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的励志人生。
陈潇和陈碧娟夫妻俩。受访人供图 广西新闻网南宁7月30日讯(见习记者吴海泉 通讯员刘雯)轰鸣的火车挟着一股劲风划破云霄,从首都始发站一路向南驶去。7月下旬,刚从首都师范大学放暑假的在读博士生陈潇就马不停蹄踏上了赶往南方的路途,前去广州感谢恩师。紧接着,陈潇的妻子陈碧娟也一同赶往广州与陈潇会合。
“想改变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陈潇和陈碧娟出生在湖北天门市的一个村子里,两家离得不远,但从幼儿园到小学,因为调皮的缘故,陈潇经常被身为班干部的陈碧娟管着,彼此都看不顺眼。
直到高三,两人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放假回家碰到一块才相互交流下,“那时候都觉得小时候大家的脾气不好,上了高中后感觉好像其实还不错。”陈碧娟笑着回忆。
两人关系的微妙变化,发生在大学里的一通通电话下。在这期间,陈碧娟逐渐被陈潇的思想所折服。
大学四年,陈潇几乎翻遍了图书馆所有文史哲类的书,孜孜不倦,乐在其中。“我觉得我的思想跟以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看问题没那么简单了,视野也更加开阔,会用更多新角度去看其他事物。”陈潇说。
2008年,陈碧娟毕业于湖北某大专院校,第二年,陈潇在广东某本科大学毕业。两人就“自然而然”地在了一起,没有表白,没有浪漫的约会,一切都像一张白纸那样:干净、纯粹。
在家里人的安排下,2012年国庆节期间,陈潇和陈碧娟在湖北老家举行了一场颇为热闹的婚礼。
而在甜蜜的婚礼之外,生活的“危机”使他们不能再停留在那时的生活。
陈潇和陈碧娟毕业后,两人在深圳分别从事着杂志编辑与广告公司文案策划的工作,每天穿行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朝九晚五,平淡如水。
平凡的生活下两人对于人生轨迹的不甘慢慢地释放出来,埋藏心底多年的种子也开始萌发,他们做了一个决定:考研!
毕业几年后重拾书本、重返校园的陈潇夫妻也曾让人不解、质疑。
“就是想改变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想圆自己多年读研读博的梦想,想改变农村父母辛劳一生的命运。”陈潇夫妻如此解释。
一个家走出来三个研究生
2013年,并肩齐心的陈潇夫妻一同跨进了考研的河流。
勇气是有了,可面临的现实问题依然存在。
考研对于陈碧娟来说,基础太弱、学校知识架构所剩无几、英语水平不理想成为她的薄板,而难度更大的则是跨专业复习。
为此,两人经常去深圳大学旁听专业课,陈潇也不断地对陈碧娟进行专业课的指导,其余时间就一起攻坚克难。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专科毕业的陈碧娟,当时面临着几乎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专科背景下研究生的情况。一番打击后,经过多方辗转和查找打听,他们终于找到了愿意接收的学校。
裹着寒气,2013年12月他们一同步入考场。第二年陈潇顺利考取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而那一次,陈碧娟落榜了:英语没有过线。
陈碧娟决定再“战”一年!
可此时,一个“突发状况”出现了:陈碧娟怀孕了。
在得到丈夫以及家人的支持后,陈碧娟决定继续复习考研。她一边复习备考,一边忍受着孕期的不适反应。
因为看书做题都需要长时间坐着,那时陈碧娟腰痛得厉害,只能一边用毛巾热敷一边复习。到了怀孕的后期,陈碧娟的四肢慢慢浮肿起来。
而让陈碧娟印象更加深刻的,是在求学路上无法预知到的情况。
一次陈碧娟参加一所学校的研究生考试时,从校门口到考场走了四十多分钟,考试结束后,陈碧娟在回去的车上呕吐个不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春,陈碧娟通过了广西师范学院的初试,3月底,陈碧娟从湖北赶往广西,走上复试的考场。
三月份的南国城市,稀稀拉拉地下了几场雨,湿气砭人肌肤。已有七八个月身孕的陈碧娟来参加研究生面试,连面试老师都为她捏了一把汗。
寒冬过后,便是春天。几天后,陈碧娟顺利考上广西师范学院的研究生,成为了陈潇的学妹。
不仅如此,陈潇妹妹也在哥哥的辅导和鼓励下,考上了湖北大学研究生。
一个家走出来三个研究生,一度成为当地的佳话。
“你出生的小城里,走路不用跑,说话不用急”
2015年4月25日,随着“哇”的一声,孩子呱呱坠地。
从孩子出生到蹒跚学步再到少年初成长,陈潇夫妻总是希望能像化作呵护花芽的春泥一样,陪在孩子的身边。
可残酷的现实一下子打醒了他们!
“你明天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过什么样的生活,也就决定着你会给他一个怎样的环境。”
紧紧握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陈碧娟任凭泪水打转,与孩子挥手一别,踏上了研究生的征程。
四个月大的孩子,还没到断奶期就离开父母,这对于陈潇夫妻来说实在是难掩不舍。也因此,陈潇夫妻只有通过闲暇时间打电话、通视频、寒暑假回去陪孩子的方式来抚平心里的思愁,他们觉得这样做对孩子多少有点弥补。
让两人感到欣慰的是,他们两家离得很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来带他,并没有让孩子缺失亲人的爱。
老家的小城,没有太多的高台楼宇,没有过分的喧闹,走路不用跑,说话不用急,孩子就这样安安静静的成长。
“所谓的人生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
和陈潇一样,陈碧娟开始研究生生涯时,目标就明确了下来——考博。
陈碧娟刚到学校不足一年,陈潇就“不在”学校了。研二时的陈潇,为了冲击难度更大的博士生考试,就开始了去中山大学旁听的“单人旅途”。
因为学校每周三上午都有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需要修研的缘故,那时候陈潇每周都要回学校一趟,他几乎是周二凌晨回来,第二天下午就匆忙赶往中山大学去。两地距离,足足用了七个多小时车程。
这样的旧时光,陈潇持续了半年。可在他看来,知识本身就是没有距离的。
2017年,陈潇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
陈潇在前方探路,陈碧娟紧随其后。
陈碧娟除了学习专业课程,研二时,每周都会到广西大学旁听。到了研三,陈碧娟在中山大学附近租到一个简易的房间来旁听专业课,一听又是半年。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陈碧娟制定了“题海战术”,她做遍了6所学校的近年真题,一句阅读理解都标满了单词释义笔记以及一遍遍背单词。日复一日,“题海战术”终见成效。
今年3月,陈碧娟开始奔赴博士研究生考试,70多天里报考6个学校,陈潇带着她天南海北地跑,几乎一个星期一个学校,往往这周在北京,下周就到了厦门。
那时陈潇几乎成了陈碧娟的左膀右臂——解决食宿问题,规划出行路线,提前做考场踩点……每次临近考试,陈潇都会拿着她的复习材料帮忙看一下,把重要考点和陈碧娟梳理一遍。“他那段时间成了一个很好的服务生”,陈碧娟的话语中透着满满的幸福。
考博之路还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支撑。陈碧娟清楚地记得,在考安徽大学的前一天晚上,首都师范大学的成绩出来了:落榜。考虑到第二天的考试,陈碧娟及时把心态调整好。
6月,陈碧娟收到了厦门华侨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1800多个日夜的坚守,他们实现了最美的逆风翻盘;饱经风霜历经岁月洗礼,他们依旧情比金坚。如今,陈潇夫妻感受着考博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携着对未来美好的期望,践行着“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的励志人生。
考博成功后一起去爬山放松的陈潇夫妻。受访人供图 广西新闻网南宁7月30日讯(见习记者吴海泉 通讯员刘雯)轰鸣的火车挟着一股劲风划破云霄,从首都始发站一路向南驶去。7月下旬,刚从首都师范大学放暑假的在读博士生陈潇就马不停蹄踏上了赶往南方的路途,前去广州感谢恩师。紧接着,陈潇的妻子陈碧娟也一同赶往广州与陈潇会合。
“想改变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陈潇和陈碧娟出生在湖北天门市的一个村子里,两家离得不远,但从幼儿园到小学,因为调皮的缘故,陈潇经常被身为班干部的陈碧娟管着,彼此都看不顺眼。
直到高三,两人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放假回家碰到一块才相互交流下,“那时候都觉得小时候大家的脾气不好,上了高中后感觉好像其实还不错。”陈碧娟笑着回忆。
两人关系的微妙变化,发生在大学里的一通通电话下。在这期间,陈碧娟逐渐被陈潇的思想所折服。
大学四年,陈潇几乎翻遍了图书馆所有文史哲类的书,孜孜不倦,乐在其中。“我觉得我的思想跟以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看问题没那么简单了,视野也更加开阔,会用更多新角度去看其他事物。”陈潇说。
2008年,陈碧娟毕业于湖北某大专院校,第二年,陈潇在广东某本科大学毕业。两人就“自然而然”地在了一起,没有表白,没有浪漫的约会,一切都像一张白纸那样:干净、纯粹。
在家里人的安排下,2012年国庆节期间,陈潇和陈碧娟在湖北老家举行了一场颇为热闹的婚礼。
而在甜蜜的婚礼之外,生活的“危机”使他们不能再停留在那时的生活。
陈潇和陈碧娟毕业后,两人在深圳分别从事着杂志编辑与广告公司文案策划的工作,每天穿行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朝九晚五,平淡如水。
平凡的生活下两人对于人生轨迹的不甘慢慢地释放出来,埋藏心底多年的种子也开始萌发,他们做了一个决定:考研!
毕业几年后重拾书本、重返校园的陈潇夫妻也曾让人不解、质疑。
“就是想改变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想圆自己多年读研读博的梦想,想改变农村父母辛劳一生的命运。”陈潇夫妻如此解释。
一个家走出来三个研究生
2013年,并肩齐心的陈潇夫妻一同跨进了考研的河流。
勇气是有了,可面临的现实问题依然存在。
考研对于陈碧娟来说,基础太弱、学校知识架构所剩无几、英语水平不理想成为她的薄板,而难度更大的则是跨专业复习。
为此,两人经常去深圳大学旁听专业课,陈潇也不断地对陈碧娟进行专业课的指导,其余时间就一起攻坚克难。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专科毕业的陈碧娟,当时面临着几乎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专科背景下研究生的情况。一番打击后,经过多方辗转和查找打听,他们终于找到了愿意接收的学校。
裹着寒气,2013年12月他们一同步入考场。第二年陈潇顺利考取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而那一次,陈碧娟落榜了:英语没有过线。
陈碧娟决定再“战”一年!
可此时,一个“突发状况”出现了:陈碧娟怀孕了。
在得到丈夫以及家人的支持后,陈碧娟决定继续复习考研。她一边复习备考,一边忍受着孕期的不适反应。
因为看书做题都需要长时间坐着,那时陈碧娟腰痛得厉害,只能一边用毛巾热敷一边复习。到了怀孕的后期,陈碧娟的四肢慢慢浮肿起来。
而让陈碧娟印象更加深刻的,是在求学路上无法预知到的情况。
一次陈碧娟参加一所学校的研究生考试时,从校门口到考场走了四十多分钟,考试结束后,陈碧娟在回去的车上呕吐个不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春,陈碧娟通过了广西师范学院的初试,3月底,陈碧娟从湖北赶往广西,走上复试的考场。
三月份的南国城市,稀稀拉拉地下了几场雨,湿气砭人肌肤。已有七八个月身孕的陈碧娟来参加研究生面试,连面试老师都为她捏了一把汗。
寒冬过后,便是春天。几天后,陈碧娟顺利考上广西师范学院的研究生,成为了陈潇的学妹。
不仅如此,陈潇妹妹也在哥哥的辅导和鼓励下,考上了湖北大学研究生。
一个家走出来三个研究生,一度成为当地的佳话。
“你出生的小城里,走路不用跑,说话不用急”
2015年4月25日,随着“哇”的一声,孩子呱呱坠地。
从孩子出生到蹒跚学步再到少年初成长,陈潇夫妻总是希望能像化作呵护花芽的春泥一样,陪在孩子的身边。
可残酷的现实一下子打醒了他们!
“你明天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过什么样的生活,也就决定着你会给他一个怎样的环境。”
紧紧握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陈碧娟任凭泪水打转,与孩子挥手一别,踏上了研究生的征程。
四个月大的孩子,还没到断奶期就离开父母,这对于陈潇夫妻来说实在是难掩不舍。也因此,陈潇夫妻只有通过闲暇时间打电话、通视频、寒暑假回去陪孩子的方式来抚平心里的思愁,他们觉得这样做对孩子多少有点弥补。
让两人感到欣慰的是,他们两家离得很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来带他,并没有让孩子缺失亲人的爱。
老家的小城,没有太多的高台楼宇,没有过分的喧闹,走路不用跑,说话不用急,孩子就这样安安静静的成长。
“所谓的人生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
和陈潇一样,陈碧娟开始研究生生涯时,目标就明确了下来——考博。
陈碧娟刚到学校不足一年,陈潇就“不在”学校了。研二时的陈潇,为了冲击难度更大的博士生考试,就开始了去中山大学旁听的“单人旅途”。
因为学校每周三上午都有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需要修研的缘故,那时候陈潇每周都要回学校一趟,他几乎是周二凌晨回来,第二天下午就匆忙赶往中山大学去。两地距离,足足用了七个多小时车程。
这样的旧时光,陈潇持续了半年。可在他看来,知识本身就是没有距离的。
2017年,陈潇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
陈潇在前方探路,陈碧娟紧随其后。
陈碧娟除了学习专业课程,研二时,每周都会到广西大学旁听。到了研三,陈碧娟在中山大学附近租到一个简易的房间来旁听专业课,一听又是半年。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陈碧娟制定了“题海战术”,她做遍了6所学校的近年真题,一句阅读理解都标满了单词释义笔记以及一遍遍背单词。日复一日,“题海战术”终见成效。
今年3月,陈碧娟开始奔赴博士研究生考试,70多天里报考6个学校,陈潇带着她天南海北地跑,几乎一个星期一个学校,往往这周在北京,下周就到了厦门。
那时陈潇几乎成了陈碧娟的左膀右臂——解决食宿问题,规划出行路线,提前做考场踩点……每次临近考试,陈潇都会拿着她的复习材料帮忙看一下,把重要考点和陈碧娟梳理一遍。“他那段时间成了一个很好的服务生”,陈碧娟的话语中透着满满的幸福。
考博之路还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支撑。陈碧娟清楚地记得,在考安徽大学的前一天晚上,首都师范大学的成绩出来了:落榜。考虑到第二天的考试,陈碧娟及时把心态调整好。
6月,陈碧娟收到了厦门华侨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1800多个日夜的坚守,他们实现了最美的逆风翻盘;饱经风霜历经岁月洗礼,他们依旧情比金坚。如今,陈潇夫妻感受着考博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携着对未来美好的期望,践行着“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的励志人生。
暫無評論,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