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闭窗空调电扇都不开 株洲娭毑"捂"出热射病多器官衰竭

  來源 東方網    何春林    發表時間:07/30/2018     瀏覽 249 次

    

 

    彭娭毑已脱离生命危险,但由于器官衰竭,仍需在医院治疗(通讯员 供图)

 

    进入7月份,株洲已经进入了“烧烤模式”。炎陵县的彭娭毑就患上了热射病,她被送到医院时,心脏、肺、肾等6个器官衰竭。

    关紧门窗在家中避暑 结果发高烧且神志不清

    彭娭毑体型较胖且患有高血压。因为天气太热,她平常就待在家中。由于担心热空气进入,她把门窗都关着,也不开空调和电扇。

    7月16日,彭娭毑开始感到头晕、乏力,有时还伴有恶心,不过她并没有太在意。然而几天后,她的病情突然加重了,出现高烧和神志不清等症状。随后,家人将其送往当地医院救治。

    7月22日,由于病情危及,彭娭毑被转入省直中医院。

    全身多器官衰竭 经救治脱离生命危险

    “老人入院时,心脏、肺、肾等6个器官衰竭,体温高达40摄氏度,生命垂危。”省直中医院内科ICU主任彭祝军介绍,当时彭娭毑已经休克了,无法自主呼吸,无法睁开眼睛,全身发干发烫,没有任何意识。

    经诊断,彭娭毑患上了热射病,也就是中暑最为严重的一种病症。这是一种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导致神经器官受损的致命性疾病,死亡率高达80%。

    见状,彭祝军立即对彭娭毑进行了降温、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净化等抢救措施。经过一周时间救治,彭娭毑目前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不过,由于器官衰竭严重,仍需在医院治疗。

    “捂”久了,也可能得热射病

    热射病在临床上分为两种: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前者的重点发病人群为户外工作者、高温作业者;后者的重点发病人群为体质较差的老人、小孩、产妇等。

    彭祝军介绍,医院每年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暑患者前来就诊,今年以来已经接诊了3名热射病患者,都是上了年纪的市民。其中,一名老人因为发病后送医不及时,不幸去世。

    “老年人患热射病,很少有在外面‘晒病’的,一般都是在家‘捂’出来的,彭娭毑就属于这种情况。”彭祝军解释,很多人以为户外高温下容易中暑,在家不会中暑,其实不然。在家中如果体内热量来不及散发,同样会中暑,尤其是老人和体胖者。多数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身体本就弱,闷在房间时间一长,更容易中暑。因此,在高温情况下,屋内应采取开空调、电扇等方式保持通风,降低室温。

    如果是在室外作业的市民,应避免高温阳光直射下的连续劳动,尽量待在通风的环境下,且要多喝水。一旦发现中暑症状,要及时就医。(株洲晚报记者 何春林 通讯员 张倩 )

    

    暑热难耐,中风患者近期增多

    暑热难耐,除了中暑,中风患者近期增多。

    省直中医院医生介绍,气候变化是中风的一大发病诱因。每年夏天,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者就会急剧增多。这是因为夏季气温高,皮肤血管扩张,势必造成大脑血流减少,血压波动,尤其是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易诱发脑梗塞性脑中风。

    此外,有的人把房间空调温度调得太低,室内外温差过大,会诱发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生中风的概率也会增高。同时,在高温环境下,人们情绪紧张,易烦躁,体内应激反应增强,易诱发血管疾病。加上夏天由于气温高,人们睡眠不好,人体处在疲劳应激状态下,也会诱发血管病变。(株洲晚报记者 何春林)

    贴三伏贴后,皮肤长水疱 医生: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进入伏天,很多市民选择贴三伏贴。上周五,市民张先生贴了三伏贴,没想到贴了药物的皮肤处长了密密麻麻的水疱。

    对此,省直中医院医生秦露解释,部分市民贴三伏贴后出现起水疱现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患者本身是过敏体质;二是贴敷药量过大;三是贴敷时间过长。

    如果是黄豆大小以下的水疱,若患者症状较轻,可不做处理,平时注意不要弄破创面,3到5天就会吸收痊愈,也可以涂抹一点烫伤膏。若局部皮肤红肿、有水疱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及出现皮肤破溃、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等现象,应立即到专业的烧伤医院进行处理,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搔抓,不要随便涂抹其他止痒药品,以防进一步刺激皮肤发生感染。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认为贴得越久药物效果越好,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其实,三伏贴贴敷的时间不宜过长,应在医生嘱咐的时间内去掉贴敷的药物,贴敷后要观察局部皮肤肤色是否不红或微红,要以不烧伤皮肤为宜。如果患者皮肤比较娇嫩,贴敷时间也可短些。一旦感觉疼痛难忍、烧灼感强烈,就要马上将药物取下来。另外在贴伏贴期间注意不要食用辛辣、海鲜等食物。(株洲晚报记者 何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