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拒绝的推送消息 朋友圈的“转发烦恼”

  來源 東方網    付勇钧    發表時間:08/02/2018     瀏覽 11 次

    天津北方网讯:近年来,随着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及,它不只是年轻人用来联络的通讯工具,越来越多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新型沟通方式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触发了父母与子女间新的“转发烦恼”——“帮忙砍价”。

    “转发烦恼”越来越多

    连日来,一直以“砍价”、“免费拿”等为噱头活跃在朋友圈的拼多多频繁曝出负面新闻。据北京日报报道,拼多多上面充斥着大量的“山寨品牌”,先后被创维和郑渊洁举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严重“吐槽”的APP,却仍然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而且多以父母长辈为主,因此产生的大量的转发让子女们“不胜其烦”。

    小伙伴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你的父母或亲戚是资深的“砍价粉”,常年在家庭群、朋友圈等转发各类“帮砍”链接,甚至以“小窗”的方式要求你“帮砍”?即便大多数小伙伴不相信有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却还是点击了“砍一刀”呢?

    

 

    不过,帮了忙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更新更大的“坑”:这种“帮砍”必须先关注拼多多的微信公众号,甚至下载APP。但对于不愿意使用的人来说,大量的推送消息、签到通知让人不堪其扰。更为“流氓”的是,即使设置了“不再接受推送”,仍然被各种营销信息“全天候轰炸”……

    

 

 

    屏蔽拉黑只能陷入“死循环”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帮忙砍价”跟现在大行其道的“健康养生”“鸡汤文”“催赞”等没有区别。很多人认为,父母一辈自己“痴迷”也就算了,偏偏还要把自己“拉下水”,甚至用这些内容围攻了自己的朋友圈,简直不可理喻。有网友坦言:“父母分享的很多东西我觉得都没用,而且我特别讨厌鸡汤文,所以我都不看,也不回复,就当没发生过”。

    不过,大多数的父母似乎“选择性忽视”了小伙伴们的不满,而且多数子女们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情急之下便会将父母屏蔽或者分组。而父母们一旦发现自己被屏蔽,大多会情绪激烈地质问子女,导致激烈争吵,造成家庭矛盾。

    根据腾讯发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示,有52%的人或是没有加过父母为微信好友,或是曾有过将父母屏蔽、不让父母看自己朋友圈内容的举动。

    互相理解才是解决之道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父母们为什么要推送过来这么多的内容?你想过他们的动机吗?

    其实,这种“转发战争”产生的原因并不复杂,首先是一种观念的差异。父母加了孩子的微信,更多的是想知道孩子在平日里是怎样过的、过得好不好。而孩子追求的多是独立和自由,不愿意让父母“窥视”自己的朋友圈,屏蔽他们也就成了最简单的方法。但是,这种极端手段等于直接对父母关闭了了解与交流的窗口,不光会让父母感觉更孤独,而且大大增加了沟通的难度。

    其次,父母子女之间存在信息获取、更新和辨别的不对称。如今的父母一辈大多是60、70甚至有一部分50后,他们习惯于从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获取知识,不少人的经验甚至来自于“路边社”;获取的方式偏重于“口传心授”或“日积月累”。因此,当他们处于“人人都是信息出口”的时代,在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时无法准确地去伪存真,更多时候是凭借经验乃至好恶选择接收与否。

    子女们则恰好相反,无论是80、90还是00后,他们不仅大多接受过较高程度的教育,还经历过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可以通过自身判断以及相互交流得到更真实的信息。此外,子女们更能够接受新鲜事物,并愿意做出改变,而这刚好与父母一辈的执着相反,相互之间容易产生指责与对抗。

    更为重要的是,子女们恐怕没有意识到,父母发来这么多内容,除了“为你好”还隐藏着其他原因。父母在遇到自己难以判断真伪的时候,会把问题抛给孩子,希望他们用学到的知识给自己解答。而子女们却非常容易忽视这一点,经常会采取反诘、嘲讽等方式简单粗暴的进行处理。但是,由于父母子女之间天然存在的“身份差别”,他们很难接受这样的反馈。也就导致了沟通多以“你们不懂”、“你们真顽固”收场,进而使得父母们“破罐破摔”,再次使得矛盾激化,陷入死循环。

    说一千道一万,儿女的朋友圈屏蔽父母,不是长大、成熟的表现,代沟也不是儿女远离父母的借口。真正的“成长”,是认识世界、能够跳出狭隘的个人角度看待周遭的人与事。我们对待朋友甚至陌生人尚且能够做到心平气和,为什么对自己的父母就不行呢?所以,适当的妥协和互相理解是不是解决“转发烦恼”更好的“打开方式”呢?(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