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新坡镇仁里村第一书记带着村子“改头换面”

  來源 東方網    陈丽娜    發表時間:08/16/2018     瀏覽 25 次

    

 

    仁里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克乙入户了解村民生活情况。南海网记者陈丽娜摄

 

    8月15日上午,海口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大雨滂沱,村干部正忙着集体下村查看汛情。“老麦,下雨天,记得做好预防。”周书记,这两年你帮了我们这么多,谢谢。”

    讲话的是仁里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克乙和精准扶贫户麦典留。驻村两年以来,周克乙一次次入户走访,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并于仁里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仁里村也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上任第一件事:打开百姓的“心锁”

    仁里村地处羊山东南部,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红色老区,下辖11个自然村,人口3856人,是省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也是龙华区2016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

    周克乙,龙华区税务局干部。2016年,54岁的周克乙受组织选派来到仁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由此开始了他与仁里村的故事。走马上任第一天,就拿着笔和本子到老党员、退休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聊家常,了解大家对村庄发展的想法与意见。不到一个月时间,周克乙便掌握了村庄现状和所有贫困户的情况。

    “自己不去一户一户走访了解,不与村民心贴心地交流,怎么能够扎实做好事呢?”周克乙说。

    驻村两年,第一书记带仁里村“改头换面”

    “仁里村表面看起来脏乱差,其实内秀,有独特的红色资源,潭丰洋湿地资源,乡亲们守着青山绿水生活依然窘迫,可以搭上生态文化、全域旅游的快车带动村子发展。”经过深入调查走访,周克乙认为,大家最想改变的是村里的生活环境,这也成为了他在仁里村做的第一件大事。

    在他的努力下,通过多方筹措资金,仁里村修起了12.5公里的巷道,架起了108支路灯,村民们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场地,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周克乙深知,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他任职以后,又带领村“两委”干部四处取经。后根据羊山地区石多地少的情况,引种金叉石斛,并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可以现金、土地使用权、劳务等方式入股。去年国庆前夕,在村文化广场上,入股村里石斛产业基地的村民第一次领到了分红,村民麦典留乐滋滋地领到手三千元现金,而家里还养着政府提供十多只黑山羊,不到一年时间,已繁殖到了28只,全家人均年收入从1000多元达到5000多元。麦典留感叹“扶贫”扶起他全家的希望。

    

 

    走访贫困户、跟进产业落地情况。南海网记者陈丽娜摄

 

    脱贫攻坚在路上:仁里村明天会更好

    今年,在周克乙的带领下,仁里村委会还依托潭丰洋湿地的优势资源,成立了潭丰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旅游公司不仅可以解决村里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还能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展卖。“看,这是引进的旅游公司推出的项目实施方案!美丽仁里,幸福海口一日游。”

    如今,周克乙两年任期即将满了,村子也逐渐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但是作为仁里村精准扶贫的领路人,周克乙希望能够找一个更富有朝气的年轻人来接班。

    80后的张冬冬是海口龙华区税务局的干部,在过去的这一周,张冬冬每天都跟着“老书记”周克乙进村,走访贫困户、跟进产业落地情况、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周书记的高效、协作、沟通能力让我敬佩。”张冬冬说,通过一个星期左右的接触,他发现周克乙遇事从不拖延,马上就办是其一大特点,另外,和村民打成一片也让张冬冬既佩服、又羡慕。

    “我感到压力很大,村民的希望在我们身上,我也希望能够像周书记那样,保持高效执行力,融进村民当中,给大家继续办实事,协力攻坚克难脱贫。”。张冬冬希望能把电商经济、旅游经济、共享经济的发展概念引入仁里村的建设,巩固好扶贫成果,把仁里村建设成更美丽,人民更富裕的乡村。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8月16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陈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