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一定行的》电影细分市场成未来方向

  來源 東方網        發表時間:09/02/2018     瀏覽 26 次

 

    《爸!我一定行的》剧照

    

 

    导演洪亦平携主创出席《草戒指》见面会。

 

    最近,潮汕电影捷报频传,潮汕方言电影《爸!我一定行的》刷爆朋友圈,在全国不到2%排片的情况下,目前累计票房已达4000万元,成为今年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紧接着,另一部由潮汕导演洪亦平执导的电影《草戒指》也将于9月7日上映。该片曾在第51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影片和最佳男配角两项重量级奖项,影片同样有着不少潮汕元素。电影市场能否在观众定位上打破传统观念,开始细分市场?这两部电影,或许为业内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

    《爸!我一定行的》引发热议

    最近,电影《爸!我一定行的》刷爆社交网络,这部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制作的中等体量电影,因为满满的潮汕元素,吸引了大批潮汕观众买票支持,为自己的家乡情买单。

    根据猫眼数据,《爸!我一定行的》上映首日排片仅占比1.1%,票房却达到431.3万元。上映9天以来,全国排片量不足2%,但截至昨日累计票房却已突破4千万元,堪称奇迹。除了潮汕地区之外,拥有众多潮汕人的广州、深圳两座城市排片占比超过8%,最初几天的排片量更是一度高达15%,成为这部电影的最大票仓。

    《爸!我一定行的》将镜头聚焦到一对生活在潮汕地区的父子,两人从最初的冲突对立到后来相互支持和理解,一起经历了生命的成长。影片前半段主打校园青春题材,拥有不少搞笑场面,后半段则主要讲述儿子到深圳奋斗后的故事。

    据悉,该影片八成以上的景都取自潮汕地区,九成以上的演员为潮汕人,六成以上的对白为潮汕话,超过2000名潮汕人参与演出;导演蓝鸿春曾经在卫视做过六年的编导工作,还曾担任过另一部潮汕话网络电影《鮀·恋》的监制;编剧兼主演郑润奇曾做过流水线工人、业务员、淘宝店主,后来因为常给电影搞怪配音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拥有六成以上的台词为潮汕方言。家乡话首次在院线电影里大幅度出现,还有不少生猛的潮汕俚语成功引得观众哈哈大笑。除此之外,片中满满的潮汕元素也让观众倍感亲切,取景自汕头潮阳区、潮南区典型的潮汕乡村场景及乡村生活,下山虎老村落建筑、村口的老榕树、英歌舞表演等,还有从小就认识的本土演员,皆成功勾起了在外游子的乡愁。

    《草戒指》能否延续热度?

    《爸!我一定行的》热度未减,又一部由潮汕主创团队打造的电影《草戒指》也将于9月7日接档上映,影片由潮汕籍青年导演洪亦平执导并主演。与《爸!我一定行的》不同,《草戒指》并没有过于突出的潮汕元素,除了影片取景于潮汕地区以及大部分主创为潮汕人之外,这部主打纯爱的电影与其他国产电影并无区别。

    电影《草戒指》讲述的是织秋、江舟与嘉浩三位年轻人之间的命运通过一枚草戒指相连。女主角织秋的童年支离破碎,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与江舟从小就是青梅竹马。影片在美国休斯敦电影节拿下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两项大奖。

    影片导演洪亦平也是该片的主演,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他曾出演过《隋唐英雄传》《水浒传》,但在他心中却一直有个梦想,到家乡汕头拍一部电影。于是,他找来自己在《水浒传》里的“梁山兄弟”黄海冰、胡锰与自己一起担纲主演,带着北京、香港的团队回到潮汕拍片。

    除了在当地拍摄,片中的大部分演员也都来自潮汕本地,有歌舞团演员、韩山师范学院的学生以及当地海选的群众演员。同样是满满的潮汕情怀,让该片成为有望延续《爸!我一定行的》热度的又一部潮汕电影。

    不过,导演洪亦平却很冷静,他坦言更希望观众关注的是电影本身:“我希望大家不是因为情怀来看这部电影,而是看完这部电影喜欢上我的家乡。”

    洪亦平表示,弘扬一个地方的文化,并非只能透过方言、或当地民俗文化特色来展现,地方元素也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润物细无声地将这种文化传递给观众:“一部高层次的佳作,会对文化的传递有着深刻的作用,不是你用几句方言或者地方元素就足够,而是你的故事要能引起大众的普遍共鸣。因此,我不会只用纯方言拍片,而是要用不同题材、不同语言的方式,这样受众面才会更广。”

    专家解读:《爸!我一定行的》成功的原因多样,切忌盲目跟风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策划总监、青宫电影城策划总监祁海分析了这部影片的成功原因。他认为,采用方言是该片卖座最重要的因素:“作为第一部说潮汕方言的电影,潮汕人自然会有特别强烈的新鲜感和亲切感。假如这部电影讲的是普通话,哪怕说的是潮汕故事,这票房都会差得远。”祁海认为,潮汕人口众多,除了在潮汕四市,在中国两大票仓城市广州、深圳,潮汕人也很多,且文化消费能力强。无论是对家乡方言电影的好奇心,还是对家乡电影的支持,都激发了潮汕观众愿意去为这份情怀买单。

    影片在内容方面具有不少潮汕元素。除了方言以外,潮汕观众熟悉的本地演员、潮汕传统习俗的展现等都让潮汕观众倍感亲切:“尤其是下半段讲述主人公去深圳打拼的故事,很符合潮汕人的特点,许多潮汕人出外闯荡,那种敢闯敢拼的精神能引发潮汕人的情感共鸣。”

    其实,全方言的国产片早已有之,但成功者不多。祁海认为,方言、地方特色是《爸!我一定行的》卖座的成功因素,但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特殊个例。潮汕方言的电影数量很少,几乎没有,稀有性是这部电影卖座的原因,而非方言本身:“《爸!我一定行的》为方言电影打开一个新的路径,但未必是电影市场的未来趋势,切勿盲目跟风大量复制。”

    祁海认为,优秀的方言电影,除了满足本地人的情感需求,也不要忽略非本地观众的需要:“本地人、外地人都说好看,这部电影才是真正成功。”

    对市场启发:电影并非一定要面向全体观众

    祁海认为,《爸!我一定行的》成为票房黑马,对非方言的国产小片如何进入市场也有很大启发:一是必须打破传统观念,观众的定位也可以有所细分,“不是每一部电影都必须面向全体观众,也可以为局部的观众服务,就像戏曲一样”。二是影片的宣发手段也可以出新,不一定完全依赖传统的广告、路演宣发,通过网络,网友之间通过新媒体口口相传,也可以取得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