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回乡巧创业

  來源 東方網    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吴迪    發表時間:09/05/2018     瀏覽 19 次

    

 

    贾金凤(前排右二)在指导大妈大婶们缝制被褥。李红叶摄

 

    保定唐县水峪口村68岁的刘大娘正蹲在席子上铺棉,虽然她已满头银发,身子骨却很硬朗。每天铺棉被80床左右,年底就能赚1万多元,这样的收入让她很满足。“在这儿干活很自由,也不耽误种地、带孩子、走亲戚,这多亏了金凤这个好闺女,要不是她,我们哪能找到这样的好活儿!”

    刘大娘口中的“好闺女”,是河北唐县信达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贾金凤,一名土生土长的唐县大学毕业生。14年来,她用瘦小身躯撑起了一个年入6000多万元的婴幼儿用品网店,带领20多个村子500多人走上了致富路。

    炎炎夏日,在唐县信达贸易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这位“80后”创业者贾金凤。瘦瘦小小戴个眼镜的她,显得很书生气。

    贾金凤出生在太行山深处唐县水峪口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是一个以传统农业耕作为主业的国家级贫困县。贾金凤从记事起,每当看到父母为了他们姐弟劳作不息,心里就很难受,她渴望早日为父母分担家庭重担。

    2004年冬天,在河北科技大学读大二的贾金凤从杂志上看到关于淘宝网的介绍,网店销售模式深深吸引了她。于是,她借钱买来电脑和数码相机,开起了网店。这下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学费,还把初中毕业的妹妹接到石家庄读完中专。

    卖别人家的货,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2009年冬天,临近预产期的贾金凤花了100多元买来准备给宝宝用的小被子,拿到手后她发现远不如母亲托人捎来的手工小被子好用。老家的小被子里,棉花又软又暖,用起来放心。这个小被子给了贾金凤创业灵感,销售手工婴幼儿用品肯定受年轻父母欢迎。自己建厂,自己销售——这条路应该不错。可建厂资金从哪儿来?大量的资金缺口让贾金凤陷入困境。

    2011年,贾金凤的堂兄贾连合闻讯后,把与家人办厂挣的钱拿出来,和她一起在老家唐县水峪口村建起了工厂。

    水峪口村虽地处唐县深山区,但距离保阜高速和保阜公路近,交通方便,附近有10多个村庄,有大量会手工活的农村妇女。贾金凤、贾连合在农村土生土长,他们考虑到农村妇女要种地、看孩子、赶集、走亲戚,就因人而异,调整了工厂上下班时间,为的是方便这些妇女回家给上学的孩子做饭和下地干活。为了带动更多中老年农村妇女,贾金凤把睡袋棉花内胆的缝制任务发放给附近村子里擅长手工制作的中老年妇女,在家做活儿,定点收购。“这样她们做工也灵活些,有时间了就做,没时间就先放放,其实大妈们的敬业精神挺让人敬佩,她们基本都能赶上进度,保证质量,我非常放心。”提起村里的大妈大婶们,贾金凤一脸骄傲。

    为了提升产品档次,贾金凤邀请服装设计师加盟,设计开发出冬夏均可使用的宝宝防踢睡袋,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引进人才,在石家庄设立销售中心,专司网络销售、市场开拓、产品设计等工作。由于具有成熟的销售渠道,这些婴幼儿使用的枕头、被子、睡袋等手工商品迅速打开了市场,赢得了全国各地网友信赖,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正是因为贾金凤来自贫困山村,而且山村里有大批会手工的大婶大妈,使她成就了创业梦想。

    “刚开始厂里只有3台缝纫机,现在两个厂已有缝纫机近100台、绗缝机2台、钉扣机8台、电脑打版机一台、金属检测机一台、熨台6处、梳棉机组一组……有20多个山村的500多名大妈大婶帮我们做活儿代加工棉被。我们找到了传统手工方式和现代销售方式的结合点,实现了资源优势的最大化。”贾金凤说。

    贾金凤紧跟电商发展脉搏,在家乡建厂,拥有了自己的工厂,打造了“龙之涵”婴幼儿用品知名品牌,实现了创新创业。

    产品的质量决定着企业的成败,更是诚信的体现。为此,企业安排专人严格按照生产程序层层检验产品质量,做好产品的质量记录,杜绝不合格品出厂。有了过硬的质量,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如今,公司旗下的“龙之涵”品牌拥有天猫、淘宝、京东、1号店等13家网络店铺,连续3年在天猫同类目下销售稳居前三名,3项国家专利,2家下属工厂,曾荣获“河北省著名商标”。

    从开始的代购代销,到现在的典型B2C模式;从在家中摆一台缝纫机揽活,到现在拥有5000平方米的厂房;从开始时的2名工人,到现在遍布乡镇年发放工资超300万元;从最早每天二三百元的销售额,到现在每年的6000多万元……贾金凤和她的团队经历了14个年头。

    目前,贾金凤在水峪口村盖的新厂房即将投入使用,她正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产品已远销欧洲。贾金凤说:“我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不断改变,不断进步,这便是创业的快乐。这么多年来大婶大妈们和我的感情很深,有了她们的支持,我们企业的路才会越走越宽。”(经济日报 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