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活动投票最后一天即将进入终评阶段

  來源 東方網        發表時間:09/09/2018     瀏覽 9 次

    

 

    周礼伯为患者把脉。

 

    9月10日,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家庭与生活报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名医”大型公益评选活动网络投票阶段进入最后一天,投票通道将于10日18点正式关闭。

    在网络投票的最后一周,参评选手的人气比拼进入白热化,临近投票的收官期,投票热情越是高涨,医生排名时刻在变化。

    在关注医生们强大影响力的同时,主办方也一直在维护网络投票的公平、公正,并对票数异常的情况进行跟进、沟通,如有严重违规,将对参评者票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网络投票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想重申网络投票的意义,参与投票是为了增加公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投票形式可以让更多医生有展示的机会,让更多患者了解妙手仁心的医生信息,让患者有一个平台表达对医务人员的感谢。

    9月12日,活动将邀请医疗行业的专家、院长等进行终评。本次活动网络投票比重占40%,专家评审占60%,终评时,评委也将针对各个候选者在网络投票期间的票数增长情况进行综合考量,评选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名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周家夷

    仁寿中医周礼伯出版自编中医口诀

    作为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名医”大型公益评选活动的参评医生之一,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周礼伯获得了超高人气,在“我心目中的名医(中医科)”网络投票排名中名列前茅。

    20世纪80年代,周礼伯开始自学中医,悟出“多病同辨、圆通平衡、多因齐治”的治病理念,并且用这种方法治愈了困扰自己9年的顽疾,这也让他更加感到中医的“神奇”。在临床上,他坚持纯用中药,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探索了一套“圆通平衡,整体治疗”理论。

    虽然他已经65岁,但对智能手机、电脑的应用一点也不落后,他建了一个中医讨论群,里面是全国各地的中医师,大多数人都对他的“圆通平衡”理论表示认可,并积极学习。每天早晚,群里发布病案集体讨论,中医师们在上千条信息中汲取知识,“讨论之后群友们用在临床上就踏实了,胸中有数了。”周礼伯说。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一脉不合周身不遂,没有整体治疗的观念,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就会顾此失彼。”群友钟自辉主任说:“‘圆通平衡,多因齐治’,是上工的方法,我运用这种思想方法治病已深有体会,觉得有了成绩,获得了成就感。”他的学生冷洪岩、周宿志、李玉芬也表示,分科难以治疗“多因”引起的多系统疾病,要整体思考、辨证处方才能给患者更好的帮助。

    除了看病开药,周礼伯还编写了很多医书。目前他已有《中医基础理论四易歌诀》《中医诊断学四易歌诀》《中医内科学四易歌诀》《中医妇科学四易歌诀》《诊断学四易歌诀》《系统解剖学四易歌诀》等16本医书面世,他在每一本书中将医理论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周礼伯说:“学习中医,弄懂是起码条件,记得住是基本要求,头脑中要有广泛的、清晰的、熟练的‘疾病谱’,做医生要这样先做明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周家夷

    儿科医生郑植帮小患者减药

    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名医”大型公益评选活动期间,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郑植被小患者家属刘女士推荐。经过网络投票阶段,他的网络人气居高不下,在儿科和总排行里名列前茅。

    “我女儿从小体弱多病,从出生后的第五个月开始,几乎每个月都要生一两次病。”刘女士说,从那时候开始,他们一家人因为孩子依依(化名)生病,开始了漫长的求医路。

    每次依依一生病,刘女士几乎都要凌晨4点拿着小凳子去医院排队挂号。“因为当时女儿只有1岁多,吃了很多药,后来我们又开始带她看中医。”刘女士无奈地说,看中医依然需要凌晨5点去排队挂号。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四川省人民医院的郑植医生。“当时我在群里讨论用药的问题,郑医生主动私信我,建议我用最少的药把病治好,不要盲目用药,有些药物需要坚持使用才会有效。”刘女士回忆道,她当时就觉得这个医生很认真、细心。从此以后,他们全家人都非常信任郑医生,依依从五个月开始到5岁前,大概生了70多次病。在郑医生的指导下,没有打针输液,吃的药物副作用都很小。认识郑医生后,他们免去了每天凌晨到医院排号的劳累,女儿也慢慢地恢复了健康。

    “郑医生待人特别温和耐心,也非常的敬业。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与有温度的医生。”刘女士说,每次依依生病通过微信与郑医生沟通交流,他就算再忙也会抽空给他们解答问题,有一次已经凌晨3点了,郑医生还在为依依的病回微信。“我现在和郑医生已经从医患变成了朋友,后来我身边朋友的孩子都在郑医生那里看病。”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简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