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敬一丹以一部《我遇到你》为职业生涯做了一个小结,回顾她在央视27年的心路历程,引起广泛关注。三年后,敬一丹的新作《那年那信》以“家世”式的成长记录,浓缩了1700封珍藏家书,承载了五代人的痕迹,是一部关于家、记忆和回望的作品。9月15日,敬一丹携这部新作现身沈阳北方图书城文化新谷店,与读者分享岁月的故事。敬一丹表示在这个人与人用微信交流的时代,写信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虽然现在手机微信很方便,但是在值得纪念的节点,动手写封信很打动人,希望这本书能让年轻人感受到父辈的深情厚谊。”
《那年那信》全书共30个篇章,敬一丹以“信中信”的方式与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后代交流,引出信的故事。从1950年的情书,到2018年的“微信控”,敬一丹看来,这些信里记录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千家万户的故事就像一块块小拼图,拼出了不同年代的世间图景。”
由于父辈老家在辽宁,敬一丹对辽沈大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谈到如何发现如此多的家信,敬一丹回忆,小时候发现家里床下有个木箱子,“里边放着妈妈爸爸的情书,后来家里的信越来越多,到近年整理时已有1700余封。”人到中年,敬一丹感慨自己会克制不住地怀旧,“那些经历寒暑而保留下来的信件,绝不仅仅只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在字里行间、岁月更迭中的回望。”行文中敬一丹保持着一个媒体人冷静客观的风格:“记忆是一个人的本能,记录是媒体人的自觉,而纪念体现了代际的传承。希望读者从中看到的不只是别人的记忆,不同的人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不同心境和心得。”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张宁
暫無評論,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