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贫困群众身上”
东海县纪检监察干部在石湖乡乔团村向群众了解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李楠 摄
赣榆区纪委监委干部在金山镇红庄村蘑菇种植大棚走访核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李楠 摄
“东海县温泉镇甘汪村原党支部书记李井瑞骗取危房改造补贴资金24000元、虚报农户土地面积套取农业补贴资金21761.86元,灌云县圩丰镇大兴村原党支部书记杨善富等5名村干部私分公益岗位扶贫资金……”近期,江苏省连云港市纪委监委再次通报了4起扶贫领域的典型案件。
近年来,该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履行护航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去年以来,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109件、处理135人,党纪政务处分116人。
强化监督 压实责任担当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各级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必须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2016年以来,连云港市连续三年开展民生扶贫领域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形成了市委主抓,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推进、纪委精准监督的工作格局。
市纪委监委与扶贫、民政等部门密切合作,利用民政部门的建档立卡户家庭经济状况大数据系统强化精准监督,定期比对建档立卡户相关信息,排查问题线索,精准发现问题。
“去年8月,我们在比对中发现,白塔埠镇前塘村贫困户倪某家中有一台联合收割机,随即将该户列入了存疑户,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核查。同时要求东海县纪委、白塔埠镇纪委做好问题核实的追踪问效工作。”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经查,该户已超过脱贫标准,随即推动相关部门及时将其信息从建档立卡户中剔除,并对负有监管责任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
为确保“真脱贫”“脱真贫”,该市纪委监委推动职能部门进行深入比对、核查存疑信息,共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户2760户、9666人,新增符合条件5093户、11661人,做到帮扶对象数据精准。
扶贫对象精准是前提,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精细是关键。据悉,该市已建成“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扶贫、财政、农委、民政等7个部门逐条梳理28条资金线、摸清家底,建立了完整的扶贫资金数据库和扶贫项目数据库,资金拨付、项目进度、工作运行等各项流程在系统上运行,全程留痕。
“监管系统为我们破解扶贫项目资金监管难提供了技术支撑,哪里容易出问题、哪个环节有异常,一目了然。”该市纪委监委一名工作人员认为,监管系统为提升监督执纪问责精准度提供了便利,成为纪委监委落实监督责任、推动相关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的有力工具。
综合施策 靶向治理问题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要围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这个靶心,综合施策,重拳出击,形成震慑。”连云港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刘海涛表示,必须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倾听群众呼声,坚决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我家只有1头母猪,收入800元啊。”灌南县北陈集镇尹荡村村民孟某诧异地说。今年年初,该市纪委监委在督查过程中发现孟某收入核查表中填写“2017年,2头母猪,年收入8000元”。市纪委随即将问题线索移交灌南县纪委调查。
经查,该户帮扶责任人县交通局原法规科科长郑波因工作调整,未对孟某进行走访,该村会计马克玉在未见到孟某本人的情况下,凭印象填写“饲养母猪2头,收入8000元”,并代替孟某签字确认,险些造成孟某“被脱贫”。郑波、马克玉因工作弄虚作假分别受到处理。
“把监督向扶贫领域聚焦贯穿在巡察、推进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等多项工作中,着力发现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该市纪委常委戴涛介绍,去年以来,市委巡察组在对重点乡镇开展“提级巡察”,各县区在村级常规巡察过程中,发现问题线索345个。同时,县级监委派出监察员排查出“三资”管理等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线索68个。
针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该市纪委监委建立了信息共享、移送机制,定期与信访、巡察、民政、国土、财政、审计等部门联系沟通,按季度交办。
对一些金额较大、情况典型、群众反映突出、久拖不决的问题线索,市纪委监委进行挂牌督办。“市里将问题线索交到县(区)纪委后,建立台账,与县(区)纪委定期对账,不定期深入实地进行督查。”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督查不仅看纪委对问题线索的核查处置是否到位,还要看党委是否真正扛起主体责任,是否认真整改、加强监管、健全制度,做到全程动态管理,确保问题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查明不放过、追责不到位不放过。
据悉,去年以来,该市分7批挂牌督办扶贫领域问题56件,其中对扶贫政策不精准不落地、帮扶走过场、产业项目推进不力造成部分扶贫资金闲置等问题实施重点督办,共对39人实施问责。
规范管理 激活内生动力
“问题查处了,如何举一反三,确保不再发生?”在连云港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王奎杰看来,老百姓最痛恨不公平、不公正,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基层作风建设和资金监管短板,该市健全规范五项监管机制,全面推广“一委三会”(村党组织、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监事会)治理模式;实现农村集体资金非现金结算和“村务卡”制度全覆盖;成立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代理村会计核算等业务;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全部进入产权交易中心交易;搭建“农业农村综合信息平台”。
“通过五项监管机制,进一步堵塞资金分配、审批审核、事务管理中的漏洞,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每一分钱都花在贫困群众身上。”王奎杰表示,监管机制的完善和落地增强了群众的信任感。
“以前村里的事都是少数干部决定,老百姓不知情就担心有猫腻,从而产生不信任。”赣榆区黑林镇大树村党总支书记熊正民高兴地说,现在群众知情权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参与的热情也很高。
去年2月,大树村经过考察,拟流转土地种植猕猴桃、蓝莓等特色水果,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年底参与分红,村党总支会议决定将方案拿到村民议事会进行表决,方案得以顺利通过。全村共有130余户将210余亩土地流转入股,当年人均就增收了2200元。
与黑林镇相隔不远的宋庄镇,虽然拥有岸线、滩涂等众多资源,但一度因为资源承包乱象环生,村组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导致人心不齐、发展乏力。自规范产权交易后,该村集体资产资源的转让、出租等各类流转交易,全部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进行,累计交易金额达1927万元,溢价率6.9%。
“已运行的‘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实现对扶贫项目的全程监督、在线监控、动态预警,使扶贫、农业、财政、人社等部门惠民资金的发放真正在阳光下运行。”该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很多村民通过“e阳光”手机APP,能够足不出户地了解自家的各项补助信息和其他村民的信息,各项补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公平公正,也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鲍婉婉 莲轩)
暫無評論,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