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午1时30分许,资阳城区沱江一桥下,一名15岁跳江轻生男孩刚刚被救起,却声称还要继续跳。
孩子的父亲赶到现场后,并没有马上去将孩子扶下船,而是继续责备孩子。23日,孩子父亲张伟(化名)介绍,儿子小明(化名)跳江是因为手机被没收,而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因为一部手机跳江轻生。
事发后,母亲带着孩子到成都外婆家散心,却称儿子与父亲只愿微信交流。
父母教育方式就是打 孩子事后只愿微信与父亲交流
张伟说,小明是家里的大儿子,买了手机之后天天沉浸在游戏中,学习从之前班上前五名,下滑到现在的中下等。
“第一次跳江后,校长喊我们到学校,交流后觉得教育方式是有不当。”张伟说,妻子是一个性子很急的人,她一生气手里抓着什么,就拿什么打儿子,还曾用烤串的竹签戳过儿子。
“小明性格跟她很像。”张伟说,他有时候看不过去,也要踢儿子几脚,经常骂儿子让他滚,“我和老婆文化低,这样的方式确实不对,希望他好好学习,能有所出息,我们也是爱他的。”
张伟说,虽然每次打骂儿子,但儿子过一两天就好了,“这次跳江后,跟他妈妈已经什么都要说了,我问他,他说只微信上跟我说。”
教育专家:青年学生应抵制手机游戏 教育孩子用打是无能的表现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校长、资深教育专家李俊说,青春期学生应该坚决拒绝手机,“很多成年人都因为手机成为‘低头族’,缺乏自控能力的未成年学生更容易沉迷。”
李俊认为,手机游戏具有刺激性、挑战性、对抗性等,人在游戏中显得无所不能,学生容易因为游戏取代对知识的渴望。
“青春期学生的特点是矛盾、盲目、偏激和脆弱。”李俊说,青春期学生往往只图解决当下,不思考未来,因为游戏有趣而沉迷。家长不正确引导,打骂孩子后,孩子以此威胁,破罐子破摔。
“坚决拒绝手机游戏,3个月后就会好转。”李俊建议,现在父母应多陪伴,多讲道理,对孩子约法三章,用打则是无能的表现。
暫無評論,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