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哈姆雷特》回归古典哲学

  來源 東方網    和璐璐    發表時間:11/04/2018     瀏覽 26 次

    让《哈姆雷特》回归古典哲学

    

 

    《哈姆雷特》主创李六乙、濮存昕、胡军(从左到右)在新闻发布会上。

 

    《哈姆雷特》有可能是莎士比亚39部作品中最多被演绎的一部,而“哈姆雷特”也正如演员胡军所说:“每个男演员都会以出演过哈姆雷特为荣耀的事。”11月28日,李六乙导演的《哈姆雷特》将在国家大剧院连演8场,同时这也是中国艺术家与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莎剧舞台本翻译计划”合作的最新演出版本。

    最近几年,李六乙导演陆续推出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舞台剧作品,如川语版《茶馆》、《小城之春》、《李尔王》等,都成为话题度和美誉度不错的作品。然而,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李六乙导演正在“回归”——他回归到原著的戏剧文本,回归到作品的哲学精神上来。李六乙也曾是“先锋戏剧”和“实验戏剧”的先行者,他十几年前的《非常麻将》、《原野》早已实验过和颠覆过“解构戏剧”等各种导演手法。

    如今,李六乙说:“这次重排《哈姆雷特》,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重读这个文本,把之前朱生豪、卞之琳、梁实秋等多个版本进行对比,最后我们还是选用了李健鸣翻译的版本,既不丢传统有古典性,又注重当代面貌。因为莎士比亚当年写戏时虽然很多作品都是给君王看的,告诉他们如何去管理一个国家。但他写戏也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卖菜的大妈都能看懂。原来我也解构过《原野》,那是戏剧观念和表演多样化的实验,现在我回归到古典中来,回归到古典哲学,回归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因为所谓的现代文明、西方文明都没落了,主要是我们的灵魂出了问题,但古典哲学却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幸福而有智慧的人。可以说,现在再去学西方拼接和解构那套就是死路一条。”

    “哈姆雷特”胡军

    一家三口登台“我们的”《哈姆雷特》

    胡军最近几年影视作品比较多,仅有的几次舞台剧演出大都是跟李六乙导演合作,此次扮演“哈姆雷特”,他开门见山地说:“每个男演员都会觉得演过哈姆雷特是一件荣耀的事,濮哥他已经上去那个高度了,而我还在路上。我们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开始,从一个符号开始,寻找英译中之后的诗意,其实我的压力很大,我想把自己装进去。我们的排练厅很大,和舞台上一模一样,真正生活在里面又会发现,现在的人与400年前几乎毫无差异。”

    而且这次《哈姆雷特》也是继胡军20多年前和妻子卢芳在人艺《军用列车》之后第二次舞台合作,导演还邀请了他们的女儿九儿来扮演一个歌者,李六乙说有一次在饭桌上九儿随口唱了一首歌,他一下就被那个声音和眼神打动了。九儿也是认真想了一周的时间,决定加入剧组。卢芳近年来和李六乙导演合作很多,她此次在剧中分饰王后和奥菲利亚两个角色。

    “国王”濮存昕

    就是这段国王的独白吸引我来的

    濮存昕已经演过五部莎士比亚作品了,不久前曾在大剧院演出的《李尔王》,濮存昕也是将海量台词消融在血液里演绎出来。他也曾和林兆华导演合作过《哈姆雷特1990》,当年胡军在这部戏中扮演一个配角“掘墓人”。这次他在李六乙导演的版本中出演“国王”一角,胡军说:“我常常跟他请教,他当年是怎么想的,而他的回答是,什么都没想,一冲动就上去了。”卢芳接口道:“那是因为濮哥怕给你压力,影响到你。”

    濮存昕说:“我演过那么多部莎士比亚的作品,我一直在寻找我和莎士比亚及角色之间的关系,40岁时演戏我觉得自己全对,而60岁时我觉得有愧疚。其实无论是哈姆雷特,还是国王,没有内疚和忏悔肯定是不健全的,否则也进不了文明的门槛。毕竟莎士比亚是上帝之下的那个人,是我们难以企及的。而这次最打动我的也就是国王那段忏悔的独白,我就是冲着这段独白来的。”

    编剧李樯

    不读莎士比亚不够健全

    在“我们的哈姆雷特”活动中,李六乙请来了著名编剧李樯,他的代表作包括《孔雀》、《致青春》、《黄金年代》等。他说:“这个世界科技和物质在发展,唯一不进化的可能就是艺术和人性。莎士比亚是文明人教养的标签,如果对莎士比亚不了解不算一个健全的人。这么多年,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所质疑的、所困惑的,一个人的矛盾性,到底是该理性生存还是感性生活,依然回旋在上空,没有答案。莎士比亚在今天依然会产生共振,莎士比亚会让你在自我膨胀时,看到在你之前有多少木秀于林,你自以为是的东西其实根本就无足挂齿,正是这些伟大的作品会让人不断变渺小。读经典就是一个认知自我的过程。好的艺术欣赏是需要思维训练的,今天我们很多人把个性当思想,我觉得还是要去看看经典,那会触动我们做人的根本问题。”

    北京晨报记者 和璐璐/文 史春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