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人心》让美声不再"高冷"

  來源 東方網        發表時間:11/07/2018     瀏覽 51 次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8日电(任思雨)提到美声,很多人会想到歌唱家在舞台上身穿礼服演唱的画面,这种音乐类型似乎和大众天然有着距离。但在近日开播的综艺《声入人心》中,这门略显“高冷”的艺术被搬到了荧幕前,还收获了不错的口碑。综艺里唱美声,应该如何吸引观众?

    

来源:豆瓣截图

 

    来源:豆瓣截图

    专业水准的音乐竞演

    从11月5号到6号,一天之内,《声入人心》的豆瓣分数从8.7升到了8.9。这个接档《幻乐之城》的声乐竞演节目,用年轻的演唱方式演绎美声等声乐领域。

    节目一开篇,类似偶像选拔综艺,36位选手面对写着“首席”和“替补”座位的舞台进行选择,随后接受3位出品人的考核评价,重新确定位次。

    

来源:视频截图

 

    来源:视频截图

 

    但与其他偶像培养或选秀节目不同,《声入人心》的选手都有较强的专业基础。36位演唱者来自于全世界知名音乐学府,包括伯克利音乐学院、茱莉亚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成绩优秀,很多人都获得过世界级专业大奖。

    对大多数观众而言,尽管很多选手的名字是第一次听说,但他们当中不乏有经验的歌手和音乐剧演员,《中国好声音》的李琦、周深,参加过《歌手》的王晰、曾获金曲奖的简弘亦等明星也来参加,并把自己定位为需要学习的“小学生”。

    第一期节目里,很多观众被郑云龙的表演打动,毕业后从没当过“替补”、担任过多部音乐剧男主角的他,演唱音乐剧片段《就在这瞬间》,被出品人尚雯婕、刘宪华夸“音乐剧小王子”。

    

来源:视频截图

 

    来源:视频截图

 

    但另一位出品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在演唱结束时提醒说,选手在结尾处高音出现了一点点瑕疵,鼓励他在舞台上“放轻松”。

    节目里,“C位”评委廖昌永从专业的角度作出点评,流行唱作人尚雯婕和毕业于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刘宪华都兼具音乐功底和综艺感。音域、假声男高音、花腔、HighC等专业名词在几位出品人的对话中作出通俗化的科普。

    

来源:视频截图

 

    来源:视频截图

 

    专业的评委和选手有实力的表演水平保证了节目的质感,甚至有观众形容是“神仙打架”。

    唱美声的年轻人

    “唱美声的原来也可以这么年轻这么帅!”第一期节目播出后,观众讨论最多的话题,是这一群演唱美声的年轻人。

    

来源:《声入人心》海报

 

    来源:《声入人心》海报

 

    《声入人心》的选手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都有很好的外形条件,这也是节目的最大“吸引点”。

    每位选手作自我介绍时,都会先告知评委自己的音域。有观众评论说,他们都是学历高、颜值高和音乐素养高的“三高”选手。

    节目里,36位选手不会淘汰,但是会在“首席”和“替补”之间不断移动。3位出品人将在100天之内,经过10轮训练与选拔,最终选出6位首席成员,获得大型美声音乐会全国巡演和发行音乐专辑的机会。

    

来源:视频截图

 

    来源:视频截图

 

    导演任洋此前在接受采访中曾指出,虽然没有淘汰制,但整个节目的赛制就是去验证你是否真的能够成为最优秀的人,现在是每个成员单独展示,后期会有二重唱、三重唱的考核机制,发掘他们的更多面。

    古典与流行音乐相融合

    如何让古典音乐与大众习惯的流行音乐接轨?

    在《声入人心》第一期节目中,有选手选择演唱《牛仔很忙》等流行歌曲;也有选手用新唱法重新演绎歌曲,例如廖佳琳用融入了花腔和经典海豚音的唱法改编《笑之歌》。

    

 

    来源:视频截图

 

    有网友评价说,“第一次觉得这种形式的音乐好动听。虽然啥也不懂,但就看得很激动”。

    出品人廖昌永说,“想通过节目,让大家知道美声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什么叫美声。”刘宪华也说“希望可以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在一起”。

    很多观众对电视节目的美声表现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青歌赛,《声入人心》用从年轻人的角度切入,颠覆了大众对于美声的传统印象,把这种严肃的艺术用更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

    从去年的《中国有嘻哈》,再到今年的《幻乐之城》和《声入人心》,经过多年迭代的音乐类综艺,正在打开更细分的市场。

    

 

    来源:视频截图

 

    在第一期节目播出以后,也有观众提出了一些建议。由于美声、音乐剧具有一定的品鉴门槛,所以多数观众都是“冲着颜值”观赏节目,有网友反映,尽管字幕加上了一些专业注解,但对于声乐界的名词仍然不太懂。

    《声入人心》的导演任洋说,录制期间,其实整个节目组也是在“边录制边学习”,向选手和专业老师请教,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呈现在电视上。“最终,我们想要呈现的是一个行业的坚守和对舞台的热爱。”

    用综艺的形式引入观众对于小众声乐艺术的兴趣,这块好口碑的“敲门砖”来得及时,今后的表现依然值得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