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演奏家张维良:寻找中国民乐的“国际听觉”

  來源 東方網        發表時間:11/19/2018     瀏覽 34 次

    

 

    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张维良钟欣摄

 

    中新网北京11月20日电 一台由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张维良领衔中国竹笛乐团的“《中国故事之一:上善若水》中国竹笛乐团民族室内乐音乐会”,将于12月12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

    中国竹笛乐团成立于2012年,至今每年都会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一场原创作品音乐会。从2018年开始将展开以中国传统文化“五行”为主题,用音乐表现的手段进行诠释。今年推出“上善若水”为主题的音乐会就是其中之一。音乐会演奏的所有曲目均为原创,乐团委约包括张维良、杨青、高平、崔权、梁雷(美)、乔伊·霍夫曼(美)等多位中外知名作曲家对本次音乐会曲目进行“量身打造”,同时也是对中国民族器乐——竹笛表现的多样性的又一新的探索。

    张维良介绍,曲目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采用以“水”为主题的音乐素材作为主要创作元素,在笛箫映衬的基础上融合古筝、二胡、琵琶、云锣、马林巴、颤音琴、大鼓等多种乐器,打造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的当代中国新音乐。“十支竹笛担任十个声部。以笛子作为主体,又融入了古筝、琵琶、二胡和打击乐,再加上有的曲子还有一个声乐唱的,等于说十七八个人。使它实际上在表现上、整体的和声和整体的音响折射反射出来,产生了不小的变化。”

    他坦言,现在要尽可能使用各种形式,通过创作来寻找中国乐器新的表现力,让它确实从听觉上让大家听得爽、听得舒服。“现在观众去听《春江花月月》《二泉映月》,听的是什么?是来怀旧的,老人们是来过瘾来的。如果我们职业音乐就仅停留在那过瘾,然后来怀旧来的,那我们太悲惨了!我们应该担当起来的是去推动它、发展它,甚至说去融入国际,寻找中国民乐的国际听觉。”

    

 

    中国竹笛乐团剧照 钟欣 摄

 

    在张维良看来,当代的音乐的创作,应该从《春江花月夜》《花好月圆》《步步高》这些传统经典曲目中汲取民间音乐的特色,比如中国人音乐中特有的拐弯、装饰,甚至音色的特别之处。再通过作曲家的现代编创,采用这些元素,成为当代听众听觉能接受的音乐,要让国际上都能听得懂。“既然作为一个表演,你的舞台质量,你对整体音响的一个把握,你的作品合理使用和声结构,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是音乐国际语言,就是我们的演奏手法、编创理念都要有这样的思维理念才行。”

    “《上善若水》中国竹笛乐团民族室内乐音乐会”由国家大剧院与中国竹笛乐团、欧艺视界(北京)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