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实施8项重点工程加大衡水湖综合治理力度

  來源 東方網    陈凤来    發表時間:11/19/2018     瀏覽 19 次

    衡水实施8项重点工程加大衡水湖综合治理力度

    为了一湖碧水

    

 

    随着衡水湖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生态修复步伐的加快,衡水湖已经成为多种候鸟南北不同迁徙路线的密集交汇区。图为一队豆雁抵达衡水湖。随着气温下降,来衡水湖栖息的候鸟还将陆续增多。 记者焦磊摄

    力争经过综合整治,衡水湖富营养化指数明显降低,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到2022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实现衡水湖“水清村美、苇绿荷红、鱼跃鸟翔”的总体目标

    □记者 陈凤来

    初冬的衡水湖,湖水波澜不惊,映衬着蓝天白云多姿的倩影。11月17日,记者在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到:成群结队的豆雁已经抵达这里,在衡水湖畔悠闲地栖息、觅食,给冬日的湖面增添了不少动感与活力。近年来,随着衡水湖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生态修复步伐的加快及相关执法保护监督工作的推进,衡水湖的鸟类数量呈递增趋势,每年有上百万只候鸟选择在这里栖息、停歇、嬉戏、觅食。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大衡水湖综合治理力度,衡水市以衡水湖及其外延连通水系为重点区域,以“引、控、管”为着力点,围绕改善水体水质、修复湖区生态、提升承载能力,实施引水补水、岸线管理、城镇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整治、引水沿线综合治理、违规项目清理整顿、湖区生态修复、发展生态旅游8项重点工程,力争经过综合整治,衡水湖富营养化指数明显降低,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到2022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实现衡水湖“水清村美、苇绿荷红、鱼跃鸟翔”的总体目标。

    据了解,该市建立了引水补水长效机制,改扩建主输水线路,实现向衡水湖年均补水至少2800万立方米。推进实施清凉江衡水湖水系联通工程以及通过冀码渠西线引水工程,建立水源调度动态管理。为进一步强化衡水湖岸线管理,该市对现有围堤围埝依法彻底清除,恢复湿地水面,促进水体自然流动。严禁在保护区内取土、开沟、违法建设等行为;清理整顿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和畜禽养殖项目;依法打击乱排乱放、偷倒垃圾行为;有效治理岸线内私开乱垦等种植养殖行为。实施岸线生态护坡,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生态功能较强和经济适用的植物,建设乔灌草生态屏障,构建堤岸植被吸收拦截带,防止有害物质入湖;建设生态保护林带,营造河流水系周边防护林体系。

    同时,完善冀州区、枣强县城、大营镇、新屯镇、建国镇等城镇污水管网体系建设,2020年底前全部实现雨污分流。综合采取雨水渗滤、滞留、人工生态湿地净化、生态河道净化等措施,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削减城镇面源对城镇水系的污染。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全面开展卫千渠等引水河流沿线村庄以及衡水湖周边村落、景点区宾馆饭店等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整治,力争年内实现衡水湖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加强引水河渠综合整治,实施衡水湖引水河渠闸涵修缮、清淤疏浚,河道扩挖,闸坝建设等水利工程,确保引水河渠顺畅补水;全面封堵沿线排污(雨)口,清理两岸违章建筑,截污纳管,完善污水管网体系;严禁河道围堰、堆放弃置物,及时清运河渠沿线垃圾;开展河岸滩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生态堤岸、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等,构建河渠生态廊道,保障调水期间入湖水质安全。

    对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违规项目及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内的全部畜禽养殖项目,将依法全部取缔;对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的违规项目,编制生态影响专题报告,通过报告评审的项目,补办环评手续和验收手续保留,未通过的依法取缔。同时开展湖区生态修复,重点对水生植物腐烂区的腐殖质清理,底泥疏浚;实施湖区水生植物平衡收割工程,缓解内源污染释放,减轻衡水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继续实施增殖放流工程,控制草类、藻类的生长,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生物链;实施盐河故道衡水湖段循环湿地净化工程,增强衡水湖水动力条件,净化调水入湖水质。

    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开展衡水湖西湖湿地恢复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西湖保护区退耕还湿、退渔还湿、农村环境整治、湖滨带建设等工程,将保护区范围内的西湖逐步恢复为湿地。选取合适位置建设污水、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设置专业保洁队伍,对陆面和水面垃圾清理转运;强化船舶污染防治,实施油改气、油改电工程。今年衡水湖所有经营性汽油船、柴油船须全部改为燃气、电动或其他清洁能源,其他船只达标排放。并合理发展生态旅游,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适度控制旅游开发强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湖区船舶数量。

    同时,加快衡水湖在线监控、固定点位实时监控设施建设和完善。制订水环境保护预警和应急预案,健全指挥管理系统,逐步建立污染源、水环境质量和应急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作用,鼓励群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一经查实,给予举报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