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中央国术场”修缮完工:两岸“武林高手”齐聚切磋武艺

  來源 東方網    申冉    發表時間:12/01/2018     瀏覽 69 次

    

 

    两岸“武林高手”齐聚“中央国术场”旧址,举行“武林大会”。许立俊摄

 

    中新网南京12月1日电(记者 申冉)1日,位于南京体育学院内的国家级文保、民国“中央国术场”旧址修缮工程正式完工,当天以新貌迎来海峡两岸近百名“武林高手”,“以武会友“,重现数十年前的”武林大会“盛况。

    

 

    修缮后的“八卦形"国术场。汪良廷 摄

 

    “中央国术场”是民国“中央体育场”内六个体育场之一,迄今已有87年历史,是民国名人张之江把武术改称为“国术”后,中国第一座现代国术比赛场馆,由民国著名建筑师杨廷宝等设计建设,于1931年修建完工。

    这座整体呈八边形、神似中国八卦图的体育赛场,当年是特为1933年的民国第五届全运会所修建的比赛场地。在该届运动会上,男子国术首次被列入了比赛项目,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武林高手”参赛,以“点到为止”的现代比赛规范进行了较量。此后,在这里还培养出了一大批武术“掌门人”,可谓中国现代国术的发源地之一。

    

 

    87年前的民国“中央国术场”。资料图 摄

 

    据南京体育学院校长杨国庆介绍,“在此次修缮之前,国术场的比赛场地和看台都已荒废。经过几年的筹划,在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后,于今年6月22日正式开工修缮。”

    经过近半年的修缮工作,目前整个国术场已基本恢复旧貌。

    

 

    在国术场上比武的女选手。资料图 摄

 

    据修缮工程负责人、南京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冷天博士介绍,通过史料的研究,他发现,这座民国时代的八边形运动场馆是杨廷宝大师根据自然地形设计的“神来之作”:“只有一边刻着‘国术场’三个字的牌坊下有房屋,牌坊下开阔平台是用来展示‘兵器’的,下面藏着运动员更衣室、休息室;其它七边都是顺着地势修建的水泥看台,中间围绕一个八边形比赛场地。既符合武术表演和比赛的要求,又省钱经济。”

    

 

    修缮后的国术场,重现“八卦图"。许立俊 摄

    “牌坊整体保存比较好,困难的是其它七边看台的修复。”冷天告诉记者,历经八十多年,八边型的运动场地被损毁的很严重,“在修建过程中,我们挖地三尺才找到了其中两条边的水泥看台遗址。”

    

 

    2018海峡两岸中华武术(国术)交流大会在当天举行。孙利华 摄

 

    “根据国家‘最小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我们尽量避免了过度维修。”冷天解释,看台只修复了临近比赛场地的几排,后面已损毁的部分并没有刻意恢复,保留了原有场地中大部分后栽种的树木,“这样既有历史沧桑感,又可以为露天比赛遮荫。”

    在1日当天,为见证“中央国术场”旧址的修缮完工,2018海峡两岸中华武术(国术)交流大会也在南京体育学院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百余名“武林高手”“以武会友”。少林拳、武当拳、形意拳、八卦刀、太极拳……在表演交流中,两岸高手你来我往,同根同源的国术功夫在国术场旧址又一次“重现芳华“。

    

 

    两岸年轻的习武生也在舞台上大展拳脚。孙利华 摄

 

    中华台北武术总工会主席杨美蓉告诉记者,曾在“中央国术场”练习过的大师,后来把中华传统武术带到了台湾,并让它在台湾生根发芽。“这里(中央国术场)对台湾武术界来说,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希望以后能够在这个特殊的场馆,与大陆武术界有更多的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