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振兴乡村”中国梦 中国高学历人才争“跳农门”

  來源 東方網        發表時間:12/13/2018     瀏覽 15 次

    中国日报网12月14日电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选择告别城市,回归乡村。他们怀揣着振兴乡村的梦想,来到广阔的农村创业,致力发展有机农业和保护自然环境。

    据香港英文版《南华早报》12日报道,来自陕西的郑立兴(音)是天津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学博士。2016年,郑立兴和同伴筹集了200万元启动资金,在陕西省礼泉县包了195亩农田,想要带动当地农民发展有机农业。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选择告别城市,回归乡村。图片来源:《南华早报》网站报道截图

 

    郑立兴说,当地的土壤质量很差,需要几年才能完全恢复肥力。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了土壤污染,再加上工业和生活的废物排放,这给当地食品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郑立兴不用农药,只施鸡、猪粪等有机肥料,因此农场作物产量较低。他说:“到今年年底,我们还无法实现收支平衡。但希望当地农民能认识到产品的质量越好,卖出的价格才越高。”

    郑立兴希望像国外农民一样种植出高质量的农产品。“中国地大物博,什么水果都种得出。但是一串葡萄定价几块钱也无人问津,而日本的一串葡萄售价几百块也有人买。”他说,“有人在陕西花了2000多万元建立葡萄园,远销香港,每公斤葡萄售价高达200多元。”

    马彦伟(音)也是回归农村的一员,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生态学博士。2004年,他第一次来到内蒙古阿拉善,他回忆道:“阿拉善天高地阔,民风淳朴,深深吸引了我。”2015年,马彦伟在阿拉善包了165亩农田。他表示:“阿拉善虽然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但空气和土壤质量都非常好。但当地普遍种植的玉米很耗水,农民用地下水对整片土地进行灌溉,其实只有根才需要水,而且蒸发浪费了大量水。”马彦伟与政府合作推动滴灌试点,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马彦伟在农地里劳作。图片来源:《南华早报》网站报道截图

 

    义西坎卓(音)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毕业生,之前在阿拉善SEE基金会工作,2015年搬到了青海玉树。“我之前总是去青海出差,后来遇到了我丈夫,在2017年和他结了婚。他是青海本地人,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有将近1.95万亩的土地。”

    她说:“这里很荒凉,我第一次来时交通很不便利,没有高速公路和沥青路面。但自2017年建立国家公园以来,基础设施条件正在逐步改善。”

    这对夫妇与其他家庭合作养殖了300头牲畜,义西坎卓表示这样“每人都可以轮流放牧,保护牧场。”

    

 

    义西坎卓牧场上的牦牛 图片来源:《南华早报》网站报道截图

 

    “我们的大部分产品都在当地销售,因为外地人吃不惯牦牛肉、酥油和曲拉。接下来还将推出在高原雨季长成的蜜环菌和由牦牛奶制成的黄油等产品,外地人很喜欢这些。”义西坎卓说,“我们不仅提供农产品,还想教大家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接下来希望为游客开发生活区,他们可以骑马、冥想、做瑜伽,过安逸的农场生活。我们还可以培训本地人为游客服务、做饭。由于靠近黄河源头,这里的风景很美。2019年,通往农场的道路将完工,而且玉树还会建造一个小型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