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冉杜别摄
中新网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 高凯)2018年,“寒冬”成为文娱行业中出镜率很高的关键词。13日的第三届中国“新文娱·新消费”年度峰会上,不少业内高层对此状况作出回应,普遍认为,新的希望或也正在孕育之中。
易凯资本创始人兼CEO王冉认为,今天大家都在谈论的寒冬,不是一个健康产业因为正常产业周期调整而逐渐进入的寒冬,而是一个畸形产业受非正常因素挤压而忽然面对的寒冬。
他表示,寒冬终会过去,但春风不是解药。影视公司只有加大投入,真正形成一个大体量的原创IP集群,才有机会托到这个行业的天花板。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需要更加重视筑壁垒、做价值、等明天。
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韩志杰坦言,“行业间的恶性争抢、竞价,让我们自己在IP的选择上也走了一些弯路,但好在市场越来越成熟,平台也在不断成长,如今想要拿着一页PPT待价而沽,已经再难有通行证。”
对于业内“IP寒冬”之说,韩志杰表示,“不过度神话IP,也不过度唱衰IP,IP本身没有错,而是市场对IP的认知出了错。‘IP失灵’本质也不是IP的势能出现了衰减,而是偏离IP价值的创作失了灵。”
2018年,中国电视剧行业的既定模式与规则正在被打破,一些被冠以高期待值的IP剧,最终表现平平,而一些非IP剧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却成了爆款。
韩志杰 杜别 摄
柠萌影业创始人、总裁苏晓认为,“寒冬”终结了将行业变成“赌场”的爆款思维。当赌大IP的并不一定能带来爆款,赌大明星的也不能带来爆款,赌大投入的也不能带来爆款时,“赌场”坍塌。
韩志杰指出,一些对于IP的开发存在误区,“而误区主要存在于被数据所左右、过度迎合和讨好市场、将精力和预算压在流量明星而非内容创作。”
韩志杰认为,在IP的选择中,不应只看重小说数据,而更应该看重其故事是否足够好,是否具备大众性,更看重作品本身的影视化可行性,与卡司是否够著名相比,更应看重幕后的制作团队是否有充分的驾驭能力,是否具备创新性。
这两年,随着影视行业的日渐成熟,小鲜肉,小花旦等一批流量明星的作用正在逐步减弱,明星的社交流量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内容流量,这一点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在考量和选择演员的问题上,韩志杰认为,艺人的健康度决定了一部作品的存活率,属于作品的生命线;其次是角色匹配,流量和颜值这些外在因素需要退居二线,真正的核心标准应该是角色的适应度和演技的适应度;最后一点是价值匹配,让演员回归到创作之中,也让市场回归到理性之中。(完)
暫無評論,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