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开幕 聚焦艺术与科技的关系

  來源 東方網    索有为 卢育辛    發表時間:12/21/2018     瀏覽 7 次

    中新网广州12月21日电 (索有为 卢育辛)塔噶·布雷恩的装置艺术《深沼泽》、王郁洋的三维模型《字典-光》、来自德国赫尔兹实验室的互动式AR装置……12月21日,以“诚如所思:加速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览立足当下科技变革大发展时代,面对历史文化、社会生态和科学技术的相互交织碰撞,或追溯人类文明中艺术与科技的历史,或直面技术在当今与未来可能产生的新伦理问题,从批评的角度展开对技术文明、技术政治、技术生命的思考。

    展览分为主题展和文献展两个部分,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划和文献展策展人,安琪莉可·斯班尼克、菲利普·齐格勒和张尕担任主题展策展人。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开幕。卢育辛 摄

    其中,主题展聚焦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分别从“叠加:数字中的艺术”“同类演化”“机器不孤单”三个方面,来阐述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和机器、现实和虚拟之间互相渗透交织的巨大网络。通过艺术的表达形式探讨人类在面对数字时代所产生的多重影响以及在应对危机中的挑战和机遇,来自英国、美国、荷兰等约15个国家近50位/组艺术家参展。

    一间贴满杂交作物和动物壁纸的实验室吸引了不少观众的驻足,这是美国媒体艺术、影视先驱林恩·郝什曼·利森创作的《无限的引擎》。策展人安琪莉可·斯班尼克介绍,这些图片反映的是过去十年间科学家对于自然、动物、植物以及受体的研究。比如说屏幕中的鱼,它们的细胞是经过基因改造,体型与经过基因编辑之前完全不一样。通过这个多面装置就可以感受到基因实验研究对生命的深远影响以及自然生命和人造生命之间的边界在合成生物的时代是如何越发模糊。

    

    主题展三位策展人在一起。卢育辛 摄

    安琪莉可·斯班尼克说,技术充斥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俨然成为另一种“数字化的存在”,人与技术变成了一个共同主体的关系。人们可能在数字和生物领域不断加速发展的技术面前感到害怕恐惧,但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直面的基本问题。“同类演化”艺术作品引领人们去不断思考、探索以及发现人类与非人类共同的起源及进化的轨迹。

    为梳理广州三年展的历史及为观者提供相对连贯的学理线索,“立场-第六届广州三年展文献展”将于2018年12月21日至3月10日与主题展同期举办,以文献为媒呈现各届策展人的问题指向、思想厚度与广东美术馆的学术面向与文化立场,为广州三年展的继续向前提供归纳性的启迪。

    此外,广东美术馆还将联合广东地区多个艺术空间组成的分展场和平行展,共同深化当代艺术问题的探讨。王绍强说,广东美术馆希望通过平行展的方式带动区域美术发展,构建“地区美术馆群”,使地区艺术机构集结参与到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与对话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