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后街有惜字塔 上世纪80年代被拆除

  來源 東方網        發表時間:01/04/2019     瀏覽 71 次

    

 

    望城区茶亭镇惜字塔,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其因塔上生树,树塔共生而闻名遐迩。

    

 

    开福区植基塔,植基塔为花岗石结构,六边形,五层,各层出檐、檐角上翘,顶部以宝瓶作饰,具有典型的清代石塔风格。

    

 

    长沙县石常惜字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所见湖南惜字塔中文字最多的。石常惜字塔现湮没在一片林木间。

    

 

    长沙县飘峰惜字塔,飘峰塔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高25米,塔尖重两百公斤,相传为当地武举缪某用肩头扛上去安放的,人以为奇者。

    

 

    浏阳龙伏镇培文塔,是清代盛行的文峰塔,塔造型古雅美观,而且重檐檐角飞翘,在湖南现存古塔中少见。塔下河水涟漪,拱桥如虹,山峦塔身倒影,相映成趣。该塔被列为浏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倒塌。

    惜字,意即珍惜文字。旧时谓文字为圣人所创,对有文字之纸,不可随意丢弃或污损。相传,黄帝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也成了民间俗神,称为仓圣。清初即在今中山西路建有仓圣庙,可见长沙民间惜字之风由来已久。长沙市原松桂园旁有“惜字公庄”之街名,火后街至围墙背拐弯处上建有惜字塔,上世纪80年代才被拆除。

    长沙农村至今还有多座尚未拆除的惜字塔,如开福区植基塔,长沙县石常惜字塔、开慧飘峰塔、石常洞泉冲塔,望城区杉木桥塔、乌山惜字塔、东城文星塔、茶亭惜字塔等。

    惜字塔,亦称为惜字楼、焚字库、焚纸楼、文风塔、文峰塔、培文塔等,是用于烧毁书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之一。受科举制度影响,古人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使是废字纸,也必须诚心敬意地烧掉。《二刻拍案》卷一开篇诗曰:“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

    史载惜字塔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已相当普及。惜字塔通常建造于城镇街口、书院寺庙之内、道路桥梁旁边。有些大户人家亦在自家院内建有惜字塔,长沙惜字公庄的街名由此而来。有些塔龛中供奉仓颉、文昌、孔圣等神位,并配以相应的楹联与吉祥图案。如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的长沙县开慧乡飘峰塔,第二层为“化纸炉”,炉门半圆形,塑有人物故事,神态风采栩栩如生。第六层有门,内有石雕神像一尊。门上有“笔阵凌云”四字。两侧有对联:“山河并秀,日月增辉。”文、供图/陈先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