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6日讯(记者印蕾侯巍)乘坐中国最北高寒高铁,一路向西,6日,“重走振兴路相约在龙江”全国网络媒体行采访团来到了齐齐哈尔市。
“重走振兴路,相约在龙江”媒体行走进中国一重。
位于富拉尔基区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是采访团致敬大国重器的第一站。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一重考察期间指出,中国是有着近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粮食要靠自己,实体经济要靠自己,制造业要靠自己。
加工中的转子热浪滚滚。东北网记者侯巍摄
踏进厂区,铁红色的高大厂房上,嵌着“1958”的字样。厂区内,宽敞笔直的纵横道路,厚重朴实的苏式建筑,诉说着历史。
一重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了振兴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历史使命。
一重主要为钢铁、有色、电力、能源、汽车、矿山、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国防军工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主要产品有核岛设备、重型容器、大型铸锻件、专项产品、冶金设备、重型锻压设备、矿山设备和工矿配件等,被称为“制造工厂的工厂”。
站在一重的展览馆里,抚今追昔,60年来,中国一重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近400万吨,开发研制新产品400多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不仅带动了我国重型机械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而且为我国工业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被誉为共和国装备制造工业、机械工业的“鼻祖”,“制造业的第一重地”。
走进热处理厂的生产车间,与室外冰天雪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作中的加热炉升腾的热浪,是各种机床运转传来的轰鸣。厂房的空地上摆满了打包好的支承辊成品,准备发运。
媒体团采访王宏祁。东北网记者侯巍摄
以一为重,永争第一。几十年来,一重人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使命来完成,站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垄断的第一线,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解决我国重大技术装备“有无”的问题。这些挺起民族工业脊梁的大国重器,让采访团肃然起敬:
在核电装备领域,一重承担了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中国实验快堆堆容器、旋塞和堆内构件的研制任务,并先后开展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研究。2012年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台三代核电百万千瓦核反应堆压力容器,2017年成功制造了全球首台“华龙一号”福清5号反应堆压力容器,以实际行动打破了国外的封锁,开启了我国自主核电新时代。中国一重也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既能提供核岛一回路全部铸锻件,又能生产核岛主设备的供应商之一。
在石化装备领域,一重先后开发出了五代热壁加氢反应器,实现了产品从千吨级到双千吨级的跨越,一举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成功制造了我国首台千吨级加氢反应器、世界最大的2400吨镇海沸腾床渣油锻焊加氢反应器、我国第一台采用3Cr-1Mo-1/4V材料的热壁加氢反应器。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切实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加氢反应器采购价格也由当时的30万元/吨左右降低到7万元/吨左右。
支承辊成品。东北网记者侯巍摄
在高端装备领域,一重自行开发研制了国内第一套大型冷连轧机组鞍钢1780毫米冷连轧机,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自行研制的5500毫米宽厚板粗轧机、2150毫米热连轧机、2130毫米五机架冷连轧机、3800毫米中板轧机等上百套高端冶金装备不仅占领市场、替代了进口,而且为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材料领域,一重努力掌握世界轧辊制造最前沿技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相继研发成功Cr4、Cr5材料支承辊,并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填补了国内空白。2010年研制开发出5米特厚板轧机支承辊新材料YB-50-W,标志中国一重不仅实现了锻造支承辊制造全系列化,而且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在此领域的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在火电、水电等一些大型铸锻件制造方面,中国一重已经成为国内生产300-1000MW火电机组大型锻件能力最强的企业,并具备制造700MW水力发电站机组叶片、上冠、下环、水轮机大轴等铸锻件的能力。
截至目前,中国一重已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近40项,省部科技奖项150余项,市级科技奖项80余项,有效专利496项,其中发明专利226项,并且在核电、石化和冶金成套装备领域,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重大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一重时,一重人喊出了“装备中国、走向世界”的响亮口号。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激发了一重人干事创业的热情。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重人接续奋斗,奔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暫無評論,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