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工人“刷脸”进出工地,工地噪声扬尘超标、夜间违规施工、渣土车违规运营将被一个“智慧大脑”进行24小时全面监控,所有不合规范的操作都将被实时“抓现行”,发出预警督促整改……10日,记者从省住建厅召开的数字工地智慧安监课题成果鉴定会获悉,这样更安全、更高效的智慧工地将在我省大力推广。
我省13个设区市将推广智慧工地建设
走进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三期项目的施工现场,工地门禁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一侧的液晶屏上实时显示在场工人数等信息。整个工地设有自动喷淋系统,一旦扬尘超标发出警报,就进行自动降尘处理。工地车辆进出口有自动冲洗台,渣土车进出都要“洗个澡”……这样的智慧工地,我省去年已在南京24个在建工程展开试点。
为加快工程建造方式转型升级,2018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成立课题组对数字建造与安全监督管理的结合与应用展开研究,开展数字工地智慧安监试点建设,研究成果在评审鉴定会上获得顺利通过。
该课题负责人介绍,作为智慧工地建设的切入点,智慧安监主要针对项目安全隐患自查、人员安全动态管理、扬尘监控自动降尘、高处作业防护预警和危大工程预警管理五大模块开展研究,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现场作业人员安全行为,完善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措施,降低高处坠落事故发生风险,进一步控制较大等级事故发生概率。同时还在“人、机、料、法、环”技术框架下,完成了对现场安全管理色谱分区、现场人员智能化管理、危大工程监测及预警技术等关键智能技术的研究。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在南京市试点示范基础上,2019年我省将在13个设区市推广绿色智慧示范工地建设,目前已出台了省级绿色智慧示范工地奖补政策,重点支持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向精细化、信息化、绿色化、工业化“四化”融合发展。
织密监管网络牵住安全“牛鼻子”
安全质量管理是施工生产的重要环节。全自动一体化智能降尘系统、临边红外对射报警系统等新技术在工地的应用,都连接在智慧工地监管平台上,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控,无论相隔多远,管理人员只要动动手指就能看清现场细节。连现场人员不佩戴安全帽、违规车辆出入工地等现象也能被及时发现并存贮在系统中,突破了传统管理方式中因工地项目多、距离远、分布范围广等难以监管的瓶颈。平台一头连着工地、一头连着监管部门,一旦发生安全隐患、违规操作可以及时纠正整改。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南京公司总工陈刚告诉记者,2018年他们公司在南京7个工地开展智慧工地试点建设,经大数据统计,智慧工地建成后,安全隐患数量下降了20%,人员管理成效得到很大提升。通过智慧工地建设,实现了高效的安全管理。
“原先在工地管理中,遇到工人违规、规章等行为,更多采用处罚手段。
智慧工地建设中,设立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工人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随手拍’上传平台,形成预警,既确保了工人自身安全,也降低了工地的安全风险。”陈刚说,他们公司每月评选“安全之星”,召开奖励大会,给予工人毛巾、方便面、奖金等奖励,以此奖励促进现场安全管控向更全、更深方向覆盖。自智慧平台建起来后,每个项目每月平均收到15起工人“随手拍”的安全隐患,随着安全监管向更广更深覆盖,隐患数量不断下降。
智慧安监平台操作性强、信息化水平高,得到了现场鉴定专家的一致认可。专家们认为,课题研究首次形成了智慧安监的智能化管理体系,运用色彩管理图谱,采用不同颜色信标,标识不同类型的施工区域,为现场安全差别化管理及生产安全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撑。基于BIM和物联网技术形成的深基坑监测技术等,有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难点。
在苏州市质量安全监督站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施红健看来,智慧安监研究成果是对传统监管方式的一个重大转变,智慧安监将改变传统安全监管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升安全监管效率。
扩大推广,让信息化助推江苏建筑业转型
会上,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我省通过试点示范,形成了智慧安监实施指南和应用平台,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鉴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缪昌文院士评价:“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工地智慧安监试点工作,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课题针对数字工地建设、系统平台集成、安全预警管控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工程建造向精细化、信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建造2025行动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四种新型建造方式,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江苏作为建筑大省,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成为加快工程建造方式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课题研究成果为江苏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下一步,他们将通过扩大应用,将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做深、做细,推动江苏建筑业加快实现转型发展。记者白雪
暫無評論,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