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小年”年味浓 祭灶已成传统节俗

  來源 東方網    叶秋云    發表時間:01/29/2019     瀏覽 24 次

    

 

    福建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福州祭灶文化。王锟摄

    中新网福州1月29日电 (叶秋云)29日,腊月廿四,“小年”已至,福州大街小巷节意渐浓,到处张灯结彩。北方的市民可能会诧异,小年不是腊月廿三吗?

    据了解,过去流传着“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当官者在腊月廿三祭灶,普通老百姓是在廿四祭灶,连家船的渔民则是在廿五祭灶。在古代,北方为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比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廿三;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廿四。

    福州市民章女士告诉记者,福州都是农历廿四祭灶过小年的,北方则是农历廿三过小年。她有一个朋友是山东人,嫁到福州后,依旧在腊月廿三这天过小年。这时她才明白,小年也有南北差异。

    福州市民娄女士则表示,小年这一天,福州需要祭灶。到商场,买甘蔗、菠菜、海蛎,还有年糖、年饼等祭拜“灶神”,然后一家人一起吃饭,热热闹闹的。

    闽都文化志愿者陈洁介绍,祭灶是福州传统节俗,送灶公上天。传说,灶公是玉皇大帝派往各家的“观察员”,接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的神。人们把这个决定一家祸福的灶神奉为“一家之主”,称为灶君(公)。祭灶,就是为灶公饯行。

    陈洁指出,旧时,福州人祭灶分两天举行,廿三夜祭荤灶,廿四夜祭素灶。现在都一样了,没有这些区别,再加上人们生活节奏变快,一年只祭一次灶神。

    由于“观察员”灶公小年这天要向玉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送灶时,人们常常在灶王像前供糖果等甜食,希望他不讲坏话。

    陈洁称,祭灶的祭品很有讲究。古时用黄羊,希望得到富裕生活。后民间改为糖、饼等,现在必需的供品有:灶糖灶饼、甘蔗、荸荠、福橘、豆腐(豆官)、油炸豆腐(烰豆官)、菠菜、腐竹、芹菜蒜等,一般十碗(碗数成双)。

    福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郑炜表示,福州这种过年的习俗保留着传统的祭祀文化、节俗文化,很有意义,希望能够一直流传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