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天后”戏里戏外皆“传承”

  來源 東方網    林春茵    發表時間:03/04/2019     瀏覽 29 次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题:(两会访谈)“梨园天后”戏里戏外皆“传承”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梨园戏,演了40年;全国人大代表,已是第四届,当了十几年。对于曾静萍来说,戏里戏外都是“传承”。4日,北京,全国人大代表曾静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欲提出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应加强监管,不使人浮于事。她也呼吁,文化机构改革中,应有“一团一策”“一剧一策”的细致做法。

    曾静萍两度摘取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被东南亚、台湾戏迷奉之为“梨园天后”。

    

 

    去年,曾静萍已到退休年龄,将卸任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主任。她却开始了新编梨园戏《陈仲子》的复排,“退不退休,我演戏,是一辈子的事。”

    一直有人建议曾静萍开创流派,为后人留下可参仿的程式。她说,自己没想好。

    “我一直在往前,停不下来,我每天都在变。”她担心,若立“流派”,会禁锢年轻演员的探索,剧种难以得到活态传承。

    后继无人、剧本荒,是当下中国地方戏曲发展普遍遭遇的两大难题。16年前,曾静萍的第一份议案《救救戏剧国宝》刊发于《光明日报》,引发各界对戏曲传承广泛关注,“非遗”传承人制度此后逐渐推行,“我见证了这个从上而下的改革过程,非常欣慰。”

    今年,曾静萍再进诤言:有的精力体力有限,闭门不授课;传承人“能上不能下”,又因名额限制,戏曲传承人屡不纳新。

    “评选的平衡应该被打破”,她笑言,“‘非遗’传承人应该是不计较的,只有留存下剧种,才是对的。”

    曾静萍也指出,传统戏曲改革,“一团一策”适合当下管理机制,上海等地已有成功先例。“有政策,院团也要有清晰思路,才能百花齐放。”

    目前,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已成功走到海外进行商演,也吸引欧洲专业戏剧人士来到泉州学艺,这在中国传统戏剧界并不多见。

    曾静萍重视海外市场,也拥抱农村市场。她带着剧团深入乡村,以一场场文化下乡演出为以典雅著称的梨园戏赢得众戏迷。

    近年来,福建实施“文化惠民”之举,新建成数百个激情广场、乡镇综合文化站,鼓励“非遗”剧团送戏下乡。

    “农村只要有戏台了,我们就去演。”曾静萍说,梨园戏的土壤和根基都在泉州的乡村,守护这片乡土是她作为戏曲演员的理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