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无纸化建造的船舶今日下水

  來源 東方網    陈晨    發表時間:03/22/2019     瀏覽 75 次

    

 

    阮瑞旻摄

    人民网上海3月22日电(陈晨)2019年3月22日,中船集团下属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建造的大型航标船下水。该船是世界首艘使用CATIA软件设计建造,实现全船大规模三维设计交付物工程应用的新一代大型航标船,也是全球首艘无纸化建造的船舶,为数字化造船开启了新征程。

    据了解,这艘大型航标船由中船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总长73.34米,型宽14.00米,型深6.20米,最大排水量2300吨,入级中国船级社(CCS)。该船满足中国远海航区要求,能够在轻度冰况区域正常航行,设双主机、双可调桨主推进系统、艏部侧推器和动力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对东海海区各港口航道的灯浮标和助航设施进行布设、撤除、检查和维护工作,并能兼顾海上防污染和无线电导航信号监测等任务。

    过去,工人上船随身带着厚厚的一沓图纸,现在只需要把一台iPad或者移动终端带上船,“无纸化造船对于我们一线施工来说,益处颇多。”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搭载部的女作业长李京芳告诉记者,“过去航标船施工的时候,焊接的时候容易把图纸烧了,夏天汗湿了图纸也会打湿。三维体验平台从不同的角度看起来也会更节省时间。”

    三维体验平台能够模拟船员在船上的行走、操作、运维,充分反映人在船上的行为,从而能够帮助船企在船舶设计阶段充分发现问题,有效控制更改及造船成本,缩短造船周期,提高造船质量。大型航标船的总建造师周学坤介绍,“使用三维软件以后,造船的效率提高了30%以上,差错率降低了60%以上,在建造船的过程中,以前的工人施工拿着图纸需要花了两到三个小时去思考想象,现在拿着iPad转一下角度,就会很直观立体的呈现。”据了解,下一步,江南造船会将三维设计应用到更多的船舶制造上,让三维模型成为船舶制造的“普通话”。[2][3]下一页尾页

    

 

    全球首艘无纸化建造的船舶今日下水

    人民网上海3月22日电(陈晨)2019年3月22日,中船集团下属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建造的大型航标船下水。该船是世界首艘使用CATIA软件设计建造,实现全船大规模三维设计交付物工程应用的新一代大型航标船,也是全球首艘无纸化建造的船舶,为数字化造船开启了新征程。

    据了解,这艘大型航标船由中船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总长73.34米,型宽14.00米,型深6.20米,最大排水量2300吨,入级中国船级社(CCS)。该船满足中国远海航区要求,能够在轻度冰况区域正常航行,设双主机、双可调桨主推进系统、艏部侧推器和动力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对东海海区各港口航道的灯浮标和助航设施进行布设、撤除、检查和维护工作,并能兼顾海上防污染和无线电导航信号监测等任务。

    过去,工人上船随身带着厚厚的一沓图纸,现在只需要把一台iPad或者移动终端带上船,“无纸化造船对于我们一线施工来说,益处颇多。”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搭载部的女作业长李京芳告诉记者,“过去航标船施工的时候,焊接的时候容易把图纸烧了,夏天汗湿了图纸也会打湿。三维体验平台从不同的角度看起来也会更节省时间。”

    三维体验平台能够模拟船员在船上的行走、操作、运维,充分反映人在船上的行为,从而能够帮助船企在船舶设计阶段充分发现问题,有效控制更改及造船成本,缩短造船周期,提高造船质量。大型航标船的总建造师周学坤介绍,“使用三维软件以后,造船的效率提高了30%以上,差错率降低了60%以上,在建造船的过程中,以前的工人施工拿着图纸需要花了两到三个小时去思考想象,现在拿着iPad转一下角度,就会很直观立体的呈现。”据了解,下一步,江南造船会将三维设计应用到更多的船舶制造上,让三维模型成为船舶制造的“普通话”。首页上一页[1][3][4]下一页尾页

    

 

    全球首艘无纸化建造的船舶今日下水

    人民网上海3月22日电(陈晨)2019年3月22日,中船集团下属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建造的大型航标船下水。该船是世界首艘使用CATIA软件设计建造,实现全船大规模三维设计交付物工程应用的新一代大型航标船,也是全球首艘无纸化建造的船舶,为数字化造船开启了新征程。

    据了解,这艘大型航标船由中船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总长73.34米,型宽14.00米,型深6.20米,最大排水量2300吨,入级中国船级社(CCS)。该船满足中国远海航区要求,能够在轻度冰况区域正常航行,设双主机、双可调桨主推进系统、艏部侧推器和动力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对东海海区各港口航道的灯浮标和助航设施进行布设、撤除、检查和维护工作,并能兼顾海上防污染和无线电导航信号监测等任务。

    过去,工人上船随身带着厚厚的一沓图纸,现在只需要把一台iPad或者移动终端带上船,“无纸化造船对于我们一线施工来说,益处颇多。”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搭载部的女作业长李京芳告诉记者,“过去航标船施工的时候,焊接的时候容易把图纸烧了,夏天汗湿了图纸也会打湿。三维体验平台从不同的角度看起来也会更节省时间。”

    三维体验平台能够模拟船员在船上的行走、操作、运维,充分反映人在船上的行为,从而能够帮助船企在船舶设计阶段充分发现问题,有效控制更改及造船成本,缩短造船周期,提高造船质量。大型航标船的总建造师周学坤介绍,“使用三维软件以后,造船的效率提高了30%以上,差错率降低了60%以上,在建造船的过程中,以前的工人施工拿着图纸需要花了两到三个小时去思考想象,现在拿着iPad转一下角度,就会很直观立体的呈现。”据了解,下一步,江南造船会将三维设计应用到更多的船舶制造上,让三维模型成为船舶制造的“普通话”。首页上一页[1][2][4][5]下一页尾页

    

 

    全球首艘无纸化建造的船舶今日下水

    人民网上海3月22日电(陈晨)2019年3月22日,中船集团下属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建造的大型航标船下水。该船是世界首艘使用CATIA软件设计建造,实现全船大规模三维设计交付物工程应用的新一代大型航标船,也是全球首艘无纸化建造的船舶,为数字化造船开启了新征程。

    据了解,这艘大型航标船由中船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总长73.34米,型宽14.00米,型深6.20米,最大排水量2300吨,入级中国船级社(CCS)。该船满足中国远海航区要求,能够在轻度冰况区域正常航行,设双主机、双可调桨主推进系统、艏部侧推器和动力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对东海海区各港口航道的灯浮标和助航设施进行布设、撤除、检查和维护工作,并能兼顾海上防污染和无线电导航信号监测等任务。

    过去,工人上船随身带着厚厚的一沓图纸,现在只需要把一台iPad或者移动终端带上船,“无纸化造船对于我们一线施工来说,益处颇多。”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搭载部的女作业长李京芳告诉记者,“过去航标船施工的时候,焊接的时候容易把图纸烧了,夏天汗湿了图纸也会打湿。三维体验平台从不同的角度看起来也会更节省时间。”

    三维体验平台能够模拟船员在船上的行走、操作、运维,充分反映人在船上的行为,从而能够帮助船企在船舶设计阶段充分发现问题,有效控制更改及造船成本,缩短造船周期,提高造船质量。大型航标船的总建造师周学坤介绍,“使用三维软件以后,造船的效率提高了30%以上,差错率降低了60%以上,在建造船的过程中,以前的工人施工拿着图纸需要花了两到三个小时去思考想象,现在拿着iPad转一下角度,就会很直观立体的呈现。”据了解,下一步,江南造船会将三维设计应用到更多的船舶制造上,让三维模型成为船舶制造的“普通话”。首页上一页[1][2][3][5]下一页尾页

    

 

    全球首艘无纸化建造的船舶今日下水

    人民网上海3月22日电(陈晨)2019年3月22日,中船集团下属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建造的大型航标船下水。该船是世界首艘使用CATIA软件设计建造,实现全船大规模三维设计交付物工程应用的新一代大型航标船,也是全球首艘无纸化建造的船舶,为数字化造船开启了新征程。

    据了解,这艘大型航标船由中船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总长73.34米,型宽14.00米,型深6.20米,最大排水量2300吨,入级中国船级社(CCS)。该船满足中国远海航区要求,能够在轻度冰况区域正常航行,设双主机、双可调桨主推进系统、艏部侧推器和动力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对东海海区各港口航道的灯浮标和助航设施进行布设、撤除、检查和维护工作,并能兼顾海上防污染和无线电导航信号监测等任务。

    过去,工人上船随身带着厚厚的一沓图纸,现在只需要把一台iPad或者移动终端带上船,“无纸化造船对于我们一线施工来说,益处颇多。”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搭载部的女作业长李京芳告诉记者,“过去航标船施工的时候,焊接的时候容易把图纸烧了,夏天汗湿了图纸也会打湿。三维体验平台从不同的角度看起来也会更节省时间。”

    三维体验平台能够模拟船员在船上的行走、操作、运维,充分反映人在船上的行为,从而能够帮助船企在船舶设计阶段充分发现问题,有效控制更改及造船成本,缩短造船周期,提高造船质量。大型航标船的总建造师周学坤介绍,“使用三维软件以后,造船的效率提高了30%以上,差错率降低了60%以上,在建造船的过程中,以前的工人施工拿着图纸需要花了两到三个小时去思考想象,现在拿着iPad转一下角度,就会很直观立体的呈现。”据了解,下一步,江南造船会将三维设计应用到更多的船舶制造上,让三维模型成为船舶制造的“普通话”。首页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