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办公楼内的盲道,按规定铺设在距离台阶30厘米外,但市内许多其他区域的盲道紧靠台阶,不合规范。
福田区车公庙附近,道路边可见盲道被共享单车占道。
晶报2019年5月23日讯 在深圳建设无障碍城市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残障人群体的需求得到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有调查显示,仅从盲道的建设和管理来看,就存在铺设不规范、被共享单车霸占等情况发生。无障碍环境究竟要如何建设,才能真正带来无障碍?近日,记者实地体验深圳盲道,梳理问题,并采访了深圳市盲人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会长余冠彬。这位本身也有视力障碍的业内人士,为记者阐述了他的无障碍理念。
盲道被占,无障碍设施“障碍重重”
作为一名视障人,年轻的按摩师王春兵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店里,由于几乎全盲,他从不自己出门。吃饭、社交全都在室内。对他来说,深圳道路上绵延的盲道,看似无所不在,却又遥不可及。“没有他人的协助,我几乎不敢出门。”他说。为什么他不敢出门呢?近日记者以视障人的角度尝试“出一次门”,体验南山和福田两区的盲道。果不其然,盲道上“障碍重重”。
记者从位于南山区南头的家中出发前往大新地铁站。起初,通往地铁站的道路盲道铺设完好,但走了没几步,就碰到了一个一平米见方的南方电网井盖,盲道被井盖隔断了。虽然井盖上有临时铺贴的橡胶盲道贴,但部分残损剥落,未能将盲道连接贯通。
走近大新地铁站口,记者发现,大量共享单车、电单车横七竖八地停放在了盲道上,导致盲道根本无法通行。虽然不远处就有规范的共享单车停放点,但多数行人表示“不知道该停哪,这里离地铁站口最近,就停在这了。”
记者乘坐地铁来到了南山区科技园南区,发现这里有新修的金属盲道,美观整洁。但仔细观察发现,这些漂亮的盲道只出现在市政道路上,与周边的楼宇、公共机构没作任何衔接。视障人无法通过盲道进入任何一座办公楼。
而在人流密集的福田区车公庙,清一色几十辆摩拜单车在盲道正上方一字排开,显然是工作人员特意码放的。而在不远处,盲道被一处施工工程的围挡装置隔开了。盲道就这样凭空消失了十多米。隔断处也没有加铺临时的盲道贴。
设计、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
类似这样的盲道“被占”“被隔断”的情况,市民都不陌生。视障人遇到这样的障碍物,时常会感到茫然,不知该向哪里走。
深圳市盲人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会长余冠彬告诉记者,深圳户籍的视障人群大约有1500人,加上非户籍的,这个数量可能会达到5000。其中,仅有极小一部分——约1%-2%能够独立出行。
余冠彬介绍,“视障人分为全盲和低视力。全盲也分有没有光感。”而他本人属于严重的低视力,夜间出行需要靠盲杖辅助。白天看距离1米以外的人和物就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部分场景需要用盲杖辅助。
他认为,深圳市政道路上的盲道铺设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方面,盲道最初的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合规。新的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盲道要跟市政道路周边的建筑物、公共服务相连。“而目前的盲道基本上是一条路走到底,基本没有分叉,甚至没有和地下空间、交通系统相连。部分无障碍电梯也未能按要求在出入口外延伸出一定距离。这样,即便建筑物内部的无障碍做得再好,视障人也无法抵达。”同时规范还要求,盲道遇到台阶的边缘,要铺设在边缘的30厘米以外。这样才能保障视障人提前停下来,准备迈步上下台阶,这一点在部分刚翻新的道路上也没有实现。
另一方面,经常发现市政设施如灯柱、通讯站、变电箱、水电燃气井的井盖出现在盲道上。盲道要么被隔断,要么就要七弯八绕地避开这些障碍物。结果导致普通人走一条路需要100米,而视障人需要走150-200米的情况。他认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提前优化设计方案来避免。既不影响井盖的使用功能,又能避免盲道绕路。
“我自己就有一次,在靠近绿化带的盲道上走着,突然被一棵低于1.5米的树干碰到了头部和颈部。”而规范对盲道旁树木的高低作有要求。他希望绿化管理部门也能充分理解无障碍建设,重视后续的管理和维护。
还有一方面,他发现,盲道上经常会出现一些临时的障碍物,如单车、电单车、市政垃圾桶等。“视障人出行最害怕的是不确定性,通常我们的心里对一段经常行走的道路已经建立起了记忆地图,左右两侧有什么,是面包房,还是厕所,都有印象。但是如果突然有一天在盲道上遇上一个垃圾桶,或者临时修路盲道被挖断,被占用,对我们来说就好像世界改变了,心里打鼓,十分茫然。”他认为,深圳可以借鉴香港等地先进经验,在道路施工时,设置铺贴临时的盲道,改变盲道走向,引导视障人绕过施工地点,走到安全的地方。
此外,余冠彬认为,除了盲道,深圳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确有可圈可点之处。像地铁的无障碍电梯,基本完善地配备了几个无障碍元素:低位按键、带盲文的按键、门对面的墙有镜子以及语音播报。深圳此前也试点过公交导盲系统,但因为新旧公交车更换,项目未能延续。“据了解,今年市交通局将重新启动安装智能导盲系统,希望能加快落地的时间表。”他说。
不能忽略无障碍建设的细节之处
对于深圳来说,无障碍的建设难点不在技术上,关键的是对理念的重视程度。余冠彬认为,只有在理念上足够重视了,设计、施工及后期管理人员才能加强学习,予以重视。“公共服务是面向全社会的,残障群体也是公共服务的使用者,不能忽略无障碍建设的细节之处。”
他说,香港的无障碍理念落实得很好,体现在对细节的重视上。地铁的台阶上都铺有黄黑间隔的提示条,这给了低视力人群很大的帮助。希望政府的各大窗口单位都能落实好。香港的红绿灯路口,都有过街提示音装置。许多ATM机也照顾到了残障人士的隐私需求,残障朋友只要携带一副耳机,插到ATM机的插孔上,就能通过听觉感知操作信息。地铁、景点等枢纽还配有有声地图引导装置,告诉有需要的人客服中心在哪,厕所怎么走,在哪里转弯。
“光有了盲道还不够,有人把垃圾桶、共享单车放上去,就制造了新的障碍。无障碍公众教育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努力。”目前,深圳无障碍促进会也在为银行、航空等行业人员提供培训。“只有全民都重视无障碍建设,包括设计者、管理者、维护者都有所行动,无障碍环境的意识才能落实。
晶报记者李婷菊/文、图
暫無評論,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