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有人养了180多只“世界第二大鸟” 浑身是宝

  來源 東方網    马少宾    發表時間:06/04/2019     瀏覽 56 次

             

    禹广春赶着鸸鹋去采食。

    天山网讯(记者马少宾 通讯员梁宏涛 刘华 张国华摄影报道)很多人都知道鸵鸟是“世界第一大鸟”,可作为“世界第二大鸟”的鸸鹋(ér miáo),知道它的人却并不多。

    在昌吉市二六工镇十二份村,49岁的苏广军饲养了180多只鸸鹋。他不仅自己养鸸鹋,还教乡亲们养殖技术,一起增收致富。

    据了解,鸸鹋浑身是宝,鸸鹋肉是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健康绿色食品,鸸鹋蛋不仅食用营养价值高还能雕刻工艺品,鸸鹋皮是加工皮具的“软黄金”……农户养殖一只鸸鹋半年就可增收700元,是真正的“致富鸟”。

    11年引进300只 鸸鹋是最古老的鸟种之一

    禹广春和饲养员拿着鸸鹋蛋一边走一边交流。

    6月3日,苏广军指着圈舍里带着几分呆萌、长相与鸵鸟有些相似的鸸鹋,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鸸鹋与鸵鸟虽然形似,但很好辨别,鸸鹋比鸵鸟体形小,没有翅膀,足三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种之一。”

    2008年起,苏广军先后两次从广州一家企业引进300只鸸鹋苗,在昌吉市二六工镇十二份村建起占地60亩的鸸鹋养殖基地,开始饲养鸸鹋。

    “鸸鹋适应性强,耐粗饲,对常见的禽类传染病抵抗力强。”苏广军说,虽然鸸鹋吃的饲草和羊一样,但养鸸鹋比养羊赚钱。

    按照当年苏广军的想法,依托广州这家企业的鸸鹋系列产品研发和深加工能力,他就能不断扩大鸸鹋养殖规模,带动周边农户养殖鸸鹋增收致富。

    但由于内外部因素影响,一直到2018年,这家广州企业的鸸鹋系列产品研发和深加工才有了新的进展,研发出受消费者欢迎的鸸鹋精油、手霜、面膜等多种产品。

    一枚蛋雕卖到5000元 鸸鹋浑身是宝

    目前,苏广军养殖的鸸鹋还有180多只,这些年,虽然没带动周边农户养殖鸸鹋,但二六工镇不少农民还是通过在养殖基地打工,学到了鸸鹋养殖技术。

    二六工镇红星村村民李建国今年57岁,他在鸸鹋养殖基地当了5年饲养员,如今已是半个鸸鹋养殖专家。

    “我每天负责给鸸鹋喂食、收蛋,打扫圈舍卫生,每月工资3500元,关键是我学会了鸸鹋养殖技术,以后可以自己养。”李建国说。

    禹广春在观察鸸鹋饮水。

    55岁的禹广春在苏广军的养殖基地饲养鸸鹋8年,已是养殖基地技术负责人。他说,鸸鹋浑身是宝:肉鲜嫩味美,且脂肪、胆固醇含量低,是健康绿色食品;皮透气性好,韧度高,手感柔软,是皮革“软黄金”,毛因不含静电,用于制作高精密度仪器的防尘扫;蛋除了食用营养价值高,天然墨绿色的坚硬蛋壳还是雕刻工艺品的好材料……

    禹广春介绍,一只鸸鹋的产蛋期从每年11月到第二年4月,先后可产蛋25枚至30枚,每枚鸸鹋蛋售价300元左右,加工成精美的蛋雕工艺品后,售价5000元以上。

    “每只鸸鹋的尾部都藏着一个储存脂肪的‘油袋子’,里面有2-3.5公斤鸸鹋油,是保健食品、化妆品和消炎药的天然原料。”禹广春说,鸸鹋油是鸸鹋养殖最主要的产品。

    农户养半年鸸鹋 每只纯收入700元

    2018年,苏广军重整旗鼓,买来了孵化设备,准备扩大养殖规模。今年4月初,鸸鹋养殖基地对去冬今春产的200多枚鸸鹋蛋进行孵化。

    “11年了,我一直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现在真正有了研发和深加工产业做依托,我就可以兑现当年的承诺,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养殖鸸鹋增收致富。”苏广军说,这些年光靠卖鸸鹋蛋,鸸鹋养殖一直处于小幅盈利状态。

    苏广军说,等孵化出鸸鹋幼苗,交给签了协议的农户养殖,半年后回购,农户养殖每只鸸鹋的纯收入能达700元。

    “随着鸸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就可以给市场供应鸸鹋肉,这个基地就可以打造成集养殖、肉食加工、餐饮、旅游、鸸鹋油提炼等为一体的综合发展基地。”苏广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