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7月28日讯(记者 李金珊)在胶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西南部黄海中,有一个面积仅0.48平方公里的海岛,它的名字叫苏山岛,1960年前,苏山岛是一无人居住荒岛。1960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部队进驻苏山岛,苏山岛也是我国领海基点之一,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拥军船”的故事就发生在威海荣成市地人和镇院夼村,1960年至今,院夼村村民与相隔6.5海里的苏山岛官兵守望相助,军地共建,60年前,驻岛官兵勇救渔民;60年来,渔船载物载情怀,五代“拥军船”,将这份弥足珍贵的军民情谊紧紧地连在一起。
60年鱼水情深,军民亲如一家,用村里最好的船只运送物资、接送官兵及家属,开辟了一条海图上找不到的特殊航线;60年栉风沐雨,初心不改,五任船长、五代船,驾驶“拥军船”平均每年往返200个航次,累计航程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圈,谱写了一曲恪守初心、担当奉献的时代赞歌。
院夼村“拥军船”的故事,要从60年前说起,那年3月,荒无人烟的苏山岛进驻了首批部队,当年4月,院夼村民王道伦和王义宽驾驶渔船在返航途中遭遇大雾和强海流,在苏山岛海域附近迷失航路,没有灯塔、失去方向感,渔船迷失在大雾中,并随时面临着触礁沉没或被巨浪打翻的危险。
正当二人陷入绝望时,2人的求救声被岛上巡逻的战士听见,十几名解放军官兵在岸上站成一排,使劲敲着锣鼓为他们指引航向,最终渔船冲出困境,成功靠泊,2人被成功救起。登岛后,王义宽发起了高烧,战士们拿出药物,轮换着为他量体温、喂饭、喂药。王道伦也被官兵安顿在一张温暖的床上,在官兵的精心照料下,2人身体渐渐康复。看到守岛官兵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二人在心底许下承诺:“今后出海,一定要来岛上看望解放军。”
后来,驻岛官兵又先后救起7名在苏山岛海域附近遇险渔民。院夼村村民口口相传,“苏山岛来了解放军,解放军是咱们的救命恩人”。为了表达对驻岛子弟兵的恩情,1960年9月5日,院夼村支部书记亲自带队上岛感谢,看到官兵在环境十分恶劣的条件下建岛守岛,各种物资补给都由部队从陆地上定期进行运送,有时候因为海况恶劣,物资不能及时送岛,影响官兵的生活,心里非常难过。为报答守岛官兵的恩情,朴实的院夼人主动承担起义务接送官兵亲属和运输物资给养的重任,当时,院夼村党支部从20多条船里选出最好的一条舢板船,为官兵提供运输服务。自此,院夼拥军船扬帆起航,开辟了一条在海图上找不到的航线。每年的9月5日,也成为了驻岛官兵和院夼村人共同的“建岛节”。
从那起,院夼村的“拥军船”就从未停航过,60年来一直往返于院夼村与苏山岛的海面上。被解放军官兵救起的渔民王道伦,自告奋勇成为第一任拥军船长。70年代,舢板船换成了桷蓬船,王义宽接替了老船长成了第二任舵手。80至90年代,第三任拥军船长王喜安接过了船舵,开起了机动舢板船。待到新世纪,第四任船长王喜联和第五任船长钱钧堂驾起了机动大马力木船。2019年7月,院夼村又斥资140多万元,新建了一艘GPS和北斗系统双导航的现代化“拥军船”,运输能力由上一代的8吨提高到现在的55吨,抗风能力由上一代的6级提高到现在的8级,基本上可实现全天候航行。
“只要岛上有需要,拥军船随叫随到!”1998年冬天的深夜,苏山岛上一位牟平籍战士接到爷爷病危盼归的电话。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亲人的生命在和时间赛跑。当时负责船只管理的村委会主任王太民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去找船长王喜安,王喜安二话没说,穿上衣服就出了门。
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深夜,王喜安和两位船员驾驶“拥军船”驶向苏山岛。以往天气晴好,船只往来一趟苏山岛需2个多小时。可那一晚,5个多小时过去了,还不见“拥军船”的踪影,王太民和船员家属一直在岸边焦急等待。直到凌晨2时,“拥军船”才平安归来。下船后,王太民立即安排人开车送战士回家。事后那位战士到村委表示感谢,王太民说:“你们在苏山岛执行任务、守岛卫国,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拥军船”为驻岛官兵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每到关键时刻,更是一艘救命船、爱心船。2005年,第四任船长王喜联突然接到求助电话,一位来岛探亲的孩子不慎摔伤了头部,情况紧急。当天的天气预报提醒将有8级大风,但王喜联丝毫没有犹豫,立即带上几名经验丰富的村民驾船出发。上岛接了孩子后,“拥军船”加足马力往回赶,终于在燃油耗尽之前靠了岸。
院夼人把驻岛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倾注满腔热情,急部队之所急、解部队之所难,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1990年6月,时任连队连长的任振岭7个月大的孩子患上了肺炎,情况紧急,需要下岛到就近的院夼职工医院医治。那段时间,孩子白天在医院挂吊瓶,晚上就被村民王进考接到家中照料。在王进考夫妇的悉心照料下,半个月后孩子恢复健康。
返岛前,任振岭的家属拿出钱执意要答谢王进考夫妇,但他们分文不收,王进考的妻子动情地说:“弟妹,你这么做就太伤我们的心了!”从此,两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逢外出或探亲回来,任振岭的妻子就带着孩子来看望王进考夫妇并住上几日,有一次,母子俩竟不知不觉住了70多天。退役后的任振岭把家直接安在了威海,两家的来往一直不曾间断。王进考的孩子结婚时,任振岭都会带着全家人前来祝贺。“前几天,他打到了大鱼,还会录小视频发给我,想馋馋我,问我回不回来吃呢” 任振岭笑着告诉记者。
采访中,村民王进考的妻子告诉海报新闻记者,有时候村里为官兵准备的招待所下班了,没有餐食了,王进考就会邀请岛上官兵来家里吃饭,她会给这些官兵们烙油饼、包水饺、蒸饽饽,熬稀饭,官兵都很喜欢她做的饭,最多的时候家里能有17口官兵吃饭,屋里坐不开,大家都坐在院子里吃。当海报新闻记者问,给那么多官兵做饭,不嫌麻烦吗?“都跟自己家孩子一样,嫌乎啥麻烦,看着他们爱吃我做的饭,高兴呢”。王进考妻子笑着回答。
“家门钥匙在老地方”,有时候,王进考夫妇不在家,要有官兵来家,王进考告诉他们钥匙在老地方就能自己找到钥匙进门,像回自己家一样。
60年来,一代一代驻岛官兵从未忘记院夼人民的深情厚义,他们经常下岛参加绿化、清洁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也曾和村民合力扑灭槎山大火,赶上村民们有喜事,官兵们也会打电话、发微信祝贺。
在院夼村村民和驻岛官兵的共同见证下,“拥军船”走过了整整一个甲子,累计运送物资、接送官兵及其家属10余万人次,航行里程达20多万公里,航行轨迹连起来相当于绕赤道5圈。“舵盘”在11任村“两委”班子、五代船长手中传承、接力,最初的摇橹船换成了“角篷船”、小马力机帆船、大马力机帆船,直到第五代配有GPS和北斗系统双导航的现代机船。60年来,“拥军船”从未抛锚、停航。
暫無評論,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