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會出現年輕女孩在服用抗憂鬱藥物之後,發現飲食量降低、體重漸漸減少,高高興興地介紹朋友一起來看診,指定要吃會瘦的藥。事實上,許多業績很好的自費減重診所,藥袋裡少不了原本用來治療憂鬱症與焦慮症的「血清素藥物」(SSRI)。
心情不好會多吃,壓力大會多吃,吃多了就會胖,這已經是常識。有些人會變成「暴食症」,吃下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食物,然後又催吐吐出來。多數人沒那麼嚴重,但在壓力抒解後,以為應該沒事了,卻還是吃不停,瘦不下來。
許多人不了解的是,因為你對食物「成癮」了。是的,就像是抽菸成癮、喝酒成癮、賭博成癮。抽菸、喝酒、賭博的危害大家都很清楚,對身體健康不好或可能造成財務危機,所以會有社會壓力阻止惡化。但因為壓力而多吃,不像抽菸喝酒明確有肺癌、肝癌的風險,所以不會有什麼「防癌基金會」辦活動來勸人少吃。
不過長期多吃,對身心健康還是會有影響。壓力型的多吃,容易尋找高熱量食物,容易堆積腰部肥肉,這都是未來得到「三高」疾病的負向指標。花時間花錢多吃,就會減少其他休閒娛樂。體重減不下來,有時也會影響這全球化媒體時代的自我形象,自信心變差,或容易憂鬱。
每個人對壓力的反應不太一樣。遇到急性壓力,通常第一反應是食慾變差、吃不下。但當壓力慢性化之後,有30%的人會繼續胃口不好,但其他人會轉變成以「吃」來抒解壓力。問題在於這「以吃抒解壓力」的過程,所動用的一些神經傳導物質,比如opioid。Opioid,就是所謂的「鴉片」,好啦,這樣大家清楚了。「鴉片」是大腦正向回饋系統裡的重要角色,如果一直重複「壓力—多吃」、「壓力—多吃」的刺激,就會造成腦神經系統的變化,對食物的渴求會越來越強烈。
而慢性壓力造成的「壓力賀爾蒙」上升,又會強化過度飲食的正回饋系統。如此惡性循環,會讓「壓力性過度飲食」的行為模式越來越強化、定型,有時靠意志力不容易克服。
為什麼過度飲食不容易克服?因為乍看之下好像沒有什麼危害,也很少人會當成一種「癮」來對待。許多人會用強硬壓制的方法,如刻意少吃、過度飢餓、過度運動,通常只會適得其反,在忍耐不住時引發更強烈的過度飲食。畢竟,食物到處都是,臉書上網路上隨時都有美食文挑逗食慾,冰箱裡、超商裡食物無限,對食物的渴望,要硬壓很難壓下來。
如何戒菸、戒酒?極端一點,有些戒酒村蓋在很不熱鬧的偏遠地區,戒酒村裡有許多勞動工作或活動轉移注意力,酒精產品、撩撥酒癮的圖文,自然沒有,隔絕接觸酒精的機會,讓大腦的酒癮漸漸退去。菸癮、酒癮比「食物癮」還強,但麻煩的是,我們可以不喝酒、不抽菸還能活下去,食物卻不能不吃。一接觸,大腦就又想起食物的好。
所以也難怪許多減重名醫喜歡放抗憂鬱藥物,因為這些藥物有時可以降低食慾、抑制暴食衝動、降低大腦對壓力的感受。有些人剛服藥效果很好,但停藥不久就復胖,有可能是因為服藥時間不夠久,還沒有帶給大腦足夠的改變。當然,如果慢性壓力還持續、生活型態沒有改變,一停藥,渴求食物抒壓的反應又出現,很容易又恢復原狀。
光是慢性壓力本身,就容易導致腹部脂肪增加,更別說壓力引起的過度飲食。減輕慢性壓力才能從源頭改善,但這用講的容易,現實上現代人很難避免慢性壓力。社會變遷快,許多行業都得跟全球競爭,收入高的人也可能朝不保夕,房子越來越貴,小孩未來令人擔憂……太多說不完的煩惱了。還好台灣有許多美食,美食可以慰藉人心,但吃太多美食又會變成另一種煩惱。
克服「食物癮」的方法很多,少量但可以多餐,多吃健康、低熱量飲食、適度運動、盡可能減少壓力,都是老生常談了。但首先,你必須知道這是個「癮」,當成一件人生大事來面對,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好心理準備,勝算就會大一些。
來源:良醫健康網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